发布企业重要信息, 增加企业透明度,更真实,更权威!
  • 发布时间:2023-03-20
    近期,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在全省饲料行业内开展2022年度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家家乐凭借&quo;专注、创新、精细化发展&quo;被评为“专精特新贡献先进企业&dquo;,并在今天湖北省饲料工业协会年会上予以表彰。   本次表彰意味着家家乐在猪饲料细分领域紧跟国家战略方向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了认可,同时也标志着家家乐在猪饲料领域的先进性、创造性等方面再登新台阶。 多年来,家家乐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经过持续的研发沉淀,形成了在自有领域中技术、工艺、成本的优势,赢得了众多养猪企业的认同,是各大规模猪场的长期合作伙伴,被称为猪饲料“营养专家&dquo;。 今后,家家乐将继续秉承“打造卓越品质饲料,共创中华家家乐&dquo;的企业使命,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养猪业的发展&dquo;的企业理念,再接再厉,聚焦猪饲料研发、强化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湖北省饲料行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阅读(18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9-03-15
    2019年3月5日,武汉家家乐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家乐)与湖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农担及家家乐相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长期以来,融资难和伴随猪周期时的价格低迷成为困扰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两大瓶颈。猪价低迷时,猪场利润暴跌,出现亏损,猪场融资难及融资贵的现状致使猪场纷纷压缩存栏,甚至还有猪场无奈倒闭。2018年至今,在猪价低迷及非洲猪瘟的双重暴击下,中国养猪人对此体会尤为深刻。值此危难时期,资金支持对养猪人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碳。 省农担作为一家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省属国有全资担保公司,旨在以政策性担保公司平台,将财政支农资金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实体经济发展,从而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dquo;的问题。 家家乐作为一家新三板农牧高科技上市企业集团,十二年来扎根于行业,始终秉承“专做好猪料&dquo;的企业理念,致力于推动国内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为目的,立志成为中国养猪企业信最专业、最信赖的合作伙伴。凭借卓越的实力及客户口碑,家家乐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最受欢迎饲料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 至此,为帮助养猪人解决资金问题,解套猪周期,家家乐与省农担强强联手,为猪场资金保驾护航,积极有效的缓解猪场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推动省内生猪产业蓬勃发展,帮助广大养猪人共渡难关。
    阅读(2422)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18-02-26
    日前,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农办牧〔2018〕11号文,正式公布第6批72家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dquo;)名单,武汉家家乐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榜列其中。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截止至今全国7000多家饲料厂只有不到3%的企业荣获“示范企业&dquo;殊荣,而荣获示范企业中同时拥有预混料和浓配料生产线的企业不到两成。家家乐作为此次省内入选企业中唯一一家不仅建厂时间先于规范发布时间且拥有预混料和浓配料生产线的老厂,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入选的,而是我们家家乐人用十年专做好猪料的坚持得来的,是我们凭实力得出来的。 2017年7月农业部专家组来到家家乐,细致检查了原料库、预混料车间、浓配料车间、散装料线、成品库、锅炉房、样品室、研发中心等,并详细查阅了公司各项规程与记录,对家家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以高分顺利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的现场验收。 农业部专家组在中控车间检查 农业部专家组在成品库检查 农业部专家组检查操作规程记录 《规范》涉及原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贮存及运输、产品投诉与召回、培训、卫生和记录管理等共计7大类目110个项目,每项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及标准。农业部力求通过《规范》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饲料产品的优质质量和可追溯性、使生产的饲料产品更有利于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让生产工人获得更好的卫生环境与劳动保护、使饲料生产处于更环保的状态。而要成为《规范》的示范企业只有通过农业部专家现场实地对这110个项目一丝不苟的严格考核,才能跻身其中,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评审落幕,质量管理永不落幕。家家乐将以此次荣选示范企业为契机,树立标杆作用,潜心研发、专注品质,继续以“专做好猪料&dquo;的企业理念充分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猪场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创新性绿色环保饲料产品,肩负起“打造卓越品质饲料,共建中华家家乐&dquo;的企业使命! 专注规模化猪场直供饲料 专做好猪料 专业 家家乐 微信号:jjlfeed 百度搜索“家家乐饲料&dquo; QQ:3188277488 邮箱:info@jjlsl.co  
    阅读(2765)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2-29
    由于高密度饲养,畜舍常年温暖潮湿,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如何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显得至关重要。影响猪环境的三个主要方面有气候、机械和社会的环境 1、不同阶段猪的最适温度范围 猪类别 日龄(d) 重量(kg) 最适宜温度(℃) 适应温度(℃) 保育猪 26-63 ≤24 24 22-27 生长猪 64-112 25-60 20 16-22 育肥猪 113-160 60-110 18 15-22 最适宜温度,可用下式计算:T=-0.06W+26,W为体重,kg. 2、温度对保育猪的影响 2.1、如果温度过低保育猪往往吃进的食物量很少,只能消耗体组织,易发生增重减少和腹泻。   2.2保育猪转入前需提前升温所需温度高出2-3℃,缓解转群温差带来的应激。 3、温度对育肥猪的影响 温度℃ 日饲喂量kg 平均日增重量kg 饲料报酬kg 0 5.06 0.54 9.45 5 3.75 0.53 7.1 10 3.49 0.8 4.37 15 3.14 0.79 3.99 20 3.22 0.85 3.79 25 2.62 0.72 3.65 30 2.21 0.44 4.91 35 1.51 0.31 4.87  
    阅读(3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2-29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dquo;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dquo;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dquo;。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dquo;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dquo;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dquo;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dquo;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dquo;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真抓实干做好2024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dquo;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4年1月1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dquo;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dquo;),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dquo;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dquo;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dquo;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dquo;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dquo;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dquo;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加强“菜篮子&dquo;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dquo;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dquo;,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dquo;。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dquo;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dquo;同“以地适种&dquo;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dquo;。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dquo;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深化“一带一路&dquo;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dquo;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九)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   (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dquo;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dquo;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十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十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   (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十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五)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十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   (十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dquo;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dquo;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dquo;。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   (十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dquo;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dquo;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dquo;模式。全力打好“三北&dquo;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二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十一)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dquo;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dquo;等基层治理问题。   (二十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dquo;、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二十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二十四)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dquo;,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dquo;,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dquo;。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六、加强党对“三农&dquo;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dquo;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dquo;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dquo;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简化的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激励。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二十六)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七)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dquo;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八)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dquo;,实施教师“县管校聘&dquo;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文章来源:新华社
    阅读(86)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2-29
    近三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最低位   2024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7万头,这是近三年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脱离4100万头调控区间,也是自2021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最低点,单月减少75万头能繁母猪,和去年1月份相比更是减少了300头。   回顾近三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2021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高位出现在6月4564万头,最低点出现在1月4207万头;2022年能繁母猪存栏高位出现在12月4390万头,最低点出现在4月4177万头;2023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高位出现在1月4367万头,最低点出现在12月4142万头;而2024年开年就创造了近三年最低存栏量,那么在这一数据下到底是谁在去产能呢   此前据上海钢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变化: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2%,同比下降5.79%;中小散户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93%,同比下降18.52%;综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56%,同比下降6.23%。   虽然产能连续去化十二个月,但相关大型猪企能繁数据却变动幅度不大,据企业披露的相关公告及数据显示,全国排名前二十的猪企2023年初为896.3万头,年末为891.13万头,仅下降约5万头,其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双胞胎和德康集团等企业能繁数据甚至不降反升。   因此从去化群体来看,本轮产能去化的主力军仍是中小散户。   为何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如此明显   散户退出加剧市场波动,据wind数据统计(按年出栏500头生猪量划分),2008年我国散户数量达到了7222万户,到了2020年这个数值降到2062万户,也就是说,在这12年的发展中,我国散户数量减少了5160万户,缩减幅度达到72%。   而本轮的能繁母猪去化过程也大体等同于散户流失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无论是前沿养猪技术,还是疫病防控手段,散户都难以与规模猪企比拟,只能在一轮又一轮的猪价低谷中选择退出。   其次是疫病加重致使淘汰母猪增加,在去年10——12月份,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疫情的集中暴发致使中小标猪受损严重,能繁母猪去化明显,也形成了未来存出栏缺口。   疫病情况严重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去年多地颁发的禁止跨省调运生猪通知,其中就包括去年4月份云南、甘肃等省发布的《严禁从省外违规调运生猪告知书》,严禁从省外违规调运生猪;还有11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了关于优化生猪跨大区调运管理措施的通知,这些通知在遏制二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防止跨区调运带来的疫情传播。   第二方面则是仔猪价格暴涨,虽然目前生猪价格不太景气,但仔猪价格却“一路长红&dquo;,较节前上涨50—100元/头,目前7公斤断奶仔猪成交价450—500元/头。此外,神农集团在2月23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从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公司共采购了约18万头仔猪。多地疫病严重导致淘汰母猪率上升,猪场空栏现象频发,也正因如此,二育补栏行为尤为多见。   去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在回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时宣布,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以及研究资金支持政策,以调动生猪主产区的积极性,确保猪肉供给的稳定。根据新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中提到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整为3900万头,比原先的4100万头减少了200万头。   目前的存栏量相当于4100万头的99.2%,依然处于此前强调的绿色区间。但这一数据距离新修正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所提到的39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一定距离;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46)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2-29
    古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quo;,这句话竟然是有科学依据的,你敢相信吗? 2016年12月,一篇发表在行为过程SCI期刊《BehavioualPocesses》上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猪仔吃奶的过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天生孱弱的小猪没有足够的力量刺激母猪分泌足够的乳汁,但是如果它能够凑到较为强壮的其他小猪身边吃奶,那么它也会喝到更多的奶。 这个现象,跟中国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quo;实为相似。 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一个乳腺的剧烈刺激可以刺激周围乳腺产生更多的奶。 因此,研究人员想要探究在猪仔哺乳期间,如果弱势猪仔选择在最强壮的兄弟姐妹旁边吃奶,它们是否会受益。 研究人员使用猪仔出生时的体重来判断猪仔的强壮程度。出生体重不超过1kg的仔猪被认为是弱势猪仔,因为普遍认为这些猪仔在断奶前没有机会存活。 同时,研究人员还测量了每个弱势猪仔与乳房上最重的强壮猪仔之间的距离,使用母猪乳头的间隔数量来衡量。 研究发现,存活下来的弱势猪仔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无法存活的弱势猪仔。这些弱势猪仔在哺乳的第一周表现出较低的哺乳稳定性,即同一个猪仔在两次连续哺乳中处于同一位置哺乳的概率为18%。 此外,与强壮猪仔最近的弱势猪仔所获得的奶量相对较多。这体现在这些弱势猪仔的体重不断上升,而那些与强壮猪仔相隔两个乳头以上的弱势小猪体重则较轻。 这项研究揭示了弱小猪仔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哺乳环境中存活下来的策略。选择与强壮的兄弟姐妹一起吃奶,弱势猪仔能够通过刺激周围乳腺的乳汁分泌,获得更多的奶量,从而促进体重的增长和生存能力的提高。   这项研究不仅在动物行为学领域有重要意义,也提醒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即在面对竞争和逆境时,与强者为伍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仅限于猪仔的哺乳行为观察,并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动物世界,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弱小猪仔在哺乳期间的生存之道。与强壮的兄弟姐妹一起吃奶可以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奶量,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这种行为策略在动物世界中并不罕见,也为我们思考个体在竞争中的生存策略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31)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1-18
    12月16日,由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南京医科大学李巅远教授领衔的高端医疗团队,携手内江基因编辑供体猪培育专家潘登科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手术。 手术由李巅远教授主刀,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程提供手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手术心脏移植供体猪来自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江的高标准医用猪产业基地。历经三个小时的手术操作,基因编辑猪心脏顺利复跳,术后心脏超声显示基因编辑猪心脏在受体猴体内跳动有力、三个半小时就气管插管拔管,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南京医科大学李巅远教授及其高端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技术革新和前沿科研,目前是内江引进的特聘人才。潘登科教授系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猪的主要完成人,于2018年来到内江创立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建造“器官工厂&dquo;,解决临床器官短缺问题。 李巅远教授表示,内江在基因编辑供体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开展此次基因编辑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次手术能够成功,与内江培育的优良移值供体和本土医学团队的精诚合作密不可分。这次手术,是对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应用的又一次有益探索和积极尝试,必将进一步拓展证实异种移植应用于医学救治的可行性、有效性,期待异种心脏移植及其他器官异种移植能在四川取得更大突破,为异种移植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潘登科教授则表示,目前在内江培育的高标准基因编辑猪,已经应用于异种肝脏移植、肾脏移植、胰岛移植、皮肤移植等研究领域。此次携手李巅远教授将异种移植推到更高难度的领域—异种心脏移植,标志着内江本土化基因编辑猪达到了领先水平。 延伸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短缺,目前全世界每年约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2021年,世界范围器官移植数量达14.43万例,但仅约10%的患者能等到合适的器官。作为解决同种器官组织短缺难题的潜在方案之一,异种移植未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由于猪与人类器官结构大小、生理生化、解剖特征都很接近,生长周期比较短,繁殖能力高,涉及伦理学的障碍相对较少,可被大规模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异种器官移植最理想的供体。目前,国际国内以基因编辑猪为供体的异种器官、组织移植已走向临床前试验。 在内江,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供体猪种系10余种,并实现稳定传代,是国内最大的基因编辑供体猪平台。2023年5月,中国(内江)异种器官移植发展大会在资中县举行,海内外专家云集,激荡思想智慧,引领前沿科技,有力推动了异种器官移植科学研究走向深入。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4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1-18
    长时间以来市场普遍认可屠宰环节通过猪肉需求对猪价形成来自于需求端的反馈。但事实表现来看,在近两年猪肉终端消费规模始终保持增长的背景下,需求增量仍难以给猪价形成有效支撑。2023年以来,行业多呈现出因猪肉需求不足影响下的价格低迷态势。随着社会隐形库存的逐步去化,未来猪肉需求或能进一步给出生猪市场更多正向反馈作用。   白条猪肉价格反映了什么   目前我们关注的白条猪肉价格实际上仍是养殖端与屠宰企业间博弈后的成交结果,是一种在屠宰企业以销定产的思路下,所形成的基于屠企销售对猪肉销量判断基础上的对养殖端形成的价格反馈路径。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屠企销售对猪肉销量的判断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终端消费市场的活跃程度,但随着屠宰前端不断向养殖延伸、养殖屠宰深度融合,销量更多意味着是一种对自有经销渠道的把控结果。那么,我们所关注的猪肉价格,也仍然是生猪价格的次生部分,更大程度上反映是生猪供给对猪肉价格的传导作用。     猪肉定价机制-真实的供需博弈在哪   从定价机制来看,猪肉供需博弈的核心环节应该聚焦猪肉贸易主体,作为关联猪肉与下游批发、商超的市场参与方,其对于猪肉流通渠道上的价差变化感受更为敏锐,对终端的批发意愿反馈也更为直接,基于这个环节形成的猪肉价格或许更加生动,能够与终端消费形成的我们大众的体感需求更为匹配。但真实供需博弈的形成或许仍需要在市场体量上给出更高的影响权重。   在这个环节上,猪肉供应实际上包含了屠宰企业的销售计划以及进口肉的到港规模(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港口库存),而需求则来源于大型批发贸易和直供部分。由于偏终端环节的社会库存更加隐形且分散,所以对实际的猪肉价格而言,终端消费形成的价格反馈机制往往滞后。而这一滞后周期,会随着行情的起伏延长或者缩短,那么基于冻猪肉的合规存储周期而言,延长长度最长或能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猪肉冻品),最短可能也只有一两天(猪肉鲜品)。   为什么2023年消费尤其旺盛但猪肉价格始终偏低   无论是从全年社零数据表现还是屠宰企业鲜销量水平来看,2023年的猪肉消费可以说是近五年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年,但对价格仍难以形成正向的偏多反馈。当然我们可以归结为生猪供应端增量水平较大影响,但2023年,在排除人的疫情防控因素且生猪产能开始去化的前提下,在出栏同比增长整体弱于需求同比增长的背景下,在交易体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情况下,价格至少应该是好于去年水平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全年价格非但没有同比增长,甚至形成了全面转弱的态势。尤其是在2023年10月以来非瘟疫情逐步加重的情况下,供给端甚至没有给出在季节性强需求预期下的价格应有水平,反而是继续开始下跌。     所以说,实际终端消费的现实表现与猪肉需求预期之间的分歧在2023年可能仍持续被放大,也就进而变成了终端消费体感与价格表现相比并不匹配的现状。而说到猪肉需求预期,今年在经济周期整体处于底部的情况下,偏终端环节的隐形库存部分以及其滞后期的问题,可能成为了制造预期与现实分歧的最大疑点。   从大的视角来说,猪肉消费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户外场景的持续缺失或拉长了猪肉的累库周期,持续结转叠加生猪出栏规模的不断增大,不仅超越了去年的猪肉供给能力,部分季节甚至也覆盖了今年的增量需求。根据2023年末调研统计,猪肉向下游流通的过程中,流向餐饮酒店部分的占比超18%;另外,从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来看,总体消费收入中,有11%的营收属于餐饮部分(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统计数据),如果考虑到中小型餐饮公司以及终端小餐馆夫妻店等场景,猪肉在线下户外场景的消费占比或也与调研水平相差无几。而这18%所代表的或许正是不同于屠宰企业冻品库存的那部分隐性库存,2023年以来,这部分隐形库存的不断去化,或成为了影响全年市场预期与现实分歧的首要矛盾。(理论库销比基于理论猪肉供应和理论需求测算,代表了除屠宰企业冻品库存以外的全社会猪肉库存变化水平)     如何看待2024年的猪肉市场   目前普遍的市场共识是2024年在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和淘汰周期临近的背景下,生猪出栏水平或较2023年有所减少,而至于能否驱动价格方向由跌转涨,目前还有最后一个能够验证逻辑的关键时间节点,即春节前1月中下旬的节前行情。如果往回看,12月冬至行情前的大范围降温和需求增长也难抵出栏增量压力,可以说,全年最好的需求也并没有给出更高的猪肉价格支撑。那么这或许也意味着终端的隐形库存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也就会进一步使屠宰企业冻品主动去库节奏继续面临来自终端的压力。最后再进一步放大至产业视角,本轮自2020年以来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期持续探底,在微观产业联动上或也限制了猪肉市场的整体去库节奏。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41)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1-18
    截止2024年1月10日,共有牧原、新希望、大北农等17家上市猪企公布2023年1—12月生猪销售数据。《中国猪业》杂志小编统计17家上市猪企公布数据得出,2023年1—12月17家上市猪企共出栏1.4亿头。 1牧原股份: 1月5日,牧原股份发布2023年12月生猪销售简报。2023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6381.6万头,实现生猪销售收入1082.17亿元。 2023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6381.6万头,其中商品猪6226.7万头,仔猪136.7万头,种猪18.1万头;实现生猪销售收入1082.17亿元。截至2023年12月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为312.9万头。 2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发布的2023年12月及2023年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显示,2023年,销售肉猪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实现肉猪销售收入462.56亿元,同比增长12.67%;毛猪销售均价14.81元/kg,同比下降22.26%。 3新希望 1月8日,新希望六和发布12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公司2023年12月销售生猪147.36万头,环比变动-12.07%,同比变动-5.95%;收入为18.30亿元,环比变动-23.11%,同比变动-36.37%;商品猪销售均价13.06元/kg,环比变动-6.38%,同比变动-30.38%。 2023年1-12月累计销售生猪1768.24万头,同比增长21%;生猪销售收入269.05亿元。 4大北农 1月4日,大北农发布2023年12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2023年12月,大北农的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37.34万头,销售收入5.32亿元,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17.44kg,销售均价13.57元/kg。同期,大北农的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34.8万头,销售收入5.41亿元,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18.44kg,销售均价13.28元/kg。 2023年全年,大北农的控股及参股公司的生猪销售数量累计为604.87万头,销售收入累计为96.6亿元。 5傲农生物 2023年12月末,公司生猪存栏109.73万头,较2022年12月末减少54.93%。2023年1-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585.90万头,销售量同比增长12.91%。 6天康生物 2024年1月9日,天康生物发布生猪销售简报。2023年,天康生物累计销售生猪281.58万头,同比增长38.90%;实现生猪销售收入44.81亿元,同比增长21.44%。 7天邦食品 2023年1-12月销售商品猪711.99万头(其中仔猪销售157.88万头),销售收入973014.64万元,销售均价14.97元/kg(商品肥猪均价为14.75元/kg),同比变动分别为61.03%、11.44%、-18.39%。 8京基智农 京基智农公告,2023年12月,公司销售生猪17.78万头,销售收入2.44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3.74元/kg。2023年1-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84.50万头,累计销售收入28.09亿元。 9克明食品 1月8日,克明食品披露,控股子公司阿克苏兴疆牧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疆牧歌&dquo;)2023年1-12月,兴疆牧歌累计销售生猪46.55万头,同比增长15.86%;累计销售收入6.19亿元,同比下降5.26%。 另外,2023年12月销售生猪4.04万头,同比增长12.58%;销售收入6637.3万元,销售收入环比增长41.54%,同比增长14.29%。 10正邦 正邦公告,公司2023年12月销售生猪45.76万头,环比上升13.15%,同比下降6.06%;销售收入3.48亿元,环比上升13.45%,同比下降47.79%。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2.69元/kg,较上月下降7.55%。2023年1-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547.85万头,同比下降35.14%;累计销售收入47.64亿元,同比下降46.80%。 11唐人神 1月8日晚间,唐人神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12月份生猪销量35.89万头(其中商品猪33.84万头,仔猪2.05万头),同比上升24.45%;销售收入合计53710万元,同比下降10.33%。2023年1月—12月累计生猪销量371.26万头(其中商品猪338.65万头,仔猪32.61万头),同比上升72.05%;销售收入589603万元,同比上升38.42%。 12东瑞股份 1月8日晚间,东瑞股份发布公告称,2023年12月份,公司共销售生猪3.45万头,销售收入0.60亿元,环比下降18.07%;商品猪销售均价16.18元/kg,环比下降2.85%。其中向全资子公司河源市东瑞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生猪0.35万头。2023年1月—12月,公司共销售生猪62.45万头,生猪销售收入9.84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7.13元/kg,同比变动分别为20.03%、-15.22%、-27.99%。 13金新农 2023年12月生猪销量9.93万头,销售收入1.26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3.38元/kg,环比下降8.33%;2023年1-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04.69万头,同比减少16.67%;累计生猪销售收入12.38亿元,同比减少31.95%。 14正虹科技 正虹科技1月4日发布2023年12月生猪销售简报,2023年1-12月份,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1.11万头,累计销售收入3.1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7.02%、销售收入同比减少2.37%。 2023年12月销售生猪0.77万头,销售收入1270.54万元,销量环比减少28.42%、销售收入环比增加50.10%。销量同比减少38.45%、销售收入同比减少50.11%。 15神农集团 2023年1-12月,公司共销售生猪152.04万头(其中商品猪148.59万头),销售收入26.93亿元。 16罗牛山 2023年1-12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77.92万头,同比增长55.73%;累计销售收入133664.77万元,同比下降1.43%。 17立华股份 2023年全年累计销售生猪85.51万头。 2024猪价走势如何? 2023年底终端肉类市场需求虽有小幅回升,受年节消费不及预期压制,节前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将继续充足,终端需求整体稳定,预计春节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将继续稳中偏弱运行。 进入2024年后,各地猪病影响继续减弱,但行情预期仍较为一般,资金压力影响下,部分养殖场主动去产能情况或继续延续。 从供应端来看,2024年上半年国内生猪存栏量整体仍处较高水平,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高位,供应持续宽松将对2024年整体猪价形成一定压制,猪价恐难全面大幅翻身,整体将继续维持在相对低位区间宽幅震荡前行。 2024年生猪行情难有大的周期性反转,但总体将逐步向好。上半年需求淡季叠加供应相对宽松,猪价难有起色,下半年产能进一步去化,叠加需求旺季,价格应有好转。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79)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4-01-18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时表示,2023年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 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2023年11月份,下同)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要因素;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4.7%和1.1%,飞机票价格由上月下降12.4%转为上涨0.4%,家政服务价格上涨0.4%;购物需求增加叠加促销活动结束,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从同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鸡蛋、牛羊肉、食用油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1.7%—8.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中药材价格上涨17.7%,涨幅比上月有所回落;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6.8%和5.5%,飞机票价格下降7.3%;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4%和5.4%,降幅均有扩大。 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在董莉娟看来,2023年12月份,受国际油价继续下行、部分工业品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国际油价继续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6%、3.0%,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dquo;董莉娟表示,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足,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3%。受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2.3%。临近年底部分基建项目加快施工,水泥等建筑材料供给偏紧,水泥制造价格上涨2.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8%。装备制造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1.9%、0.6%;汽车制造业价格上涨0.2%。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下降0.7%、0.5%;食品制造业价格持平。 从同比看,PPI下降2.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分别下降4.3%、3.9%,降幅分别扩大0.3、0.4个百分点。另外,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价格上涨4.1%,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0.4%。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4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3-12-27
     从11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看,环比和同比都在下降,降幅比上月有所扩大。针对CPI连续两个月下降的现象,今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谈了三点判断:第一,物价变化继续呈现结构性特征,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第二,食品、能源和部分出行类服务价格下行,主要呈现季节性回落;第三,经济运行总体恢复尤其是需求持续恢复,有助于改善物价低位运行状况。   刘爱华表示,11月份我国CPI环比和同比下降,主要是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下行影响。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核心CPI,当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10月份相同。1-11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累计涨幅和1-10月份也是相同的。   “这种季节性回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dquo;刘爱华谈到,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9%,主要受天气偏暖、农产品供应充足的影响。11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比常年偏高,偏高的气温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从这个月数据看,鲜菜、鸡蛋和水产品等鲜活食品价格降幅都超过常年季节性水平。猪肉价格受生猪出栏量增加以及天气偏暖部分腌腊需求延后影响也呈现超季节回落。从能源方面看,国内汽油价格环比下降2.8%,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降幅为今年以来最大。此外,11月份旅游出行进入淡季,机票、住宿等旅游交通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扩大,能源价格也是由上月上涨转为下降1.3%,下拉居民消费价格降幅扩大。   刘爱华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从11月的数据来看,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0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此外,她还指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实见效,消费将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57)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3-12-27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11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低位震荡运行,生猪产能持续回调,但仍略高于合理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份至12月中旬,全国猪肉消费增长较为缓慢,受入冬前期天气偏暖影响,南方腌腊灌肠的数量比较常年明显下降,滞后于同期的猪肉供应量的增长,生猪价格低位震荡运行。1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4.2%、同比增长8.9%;   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1元,环比下降5%、同比下降41.5%。12月份前两周,全国生猪价格延续了下降的走势。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据测算,11月份,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79元。按照加权平均计算,今年1到11月份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73元,今年或是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   由于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生猪产能持续回调,11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1.2%,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据测算,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58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4%。专家表示,考虑到生产效率提升明显等因素,目前生猪产能仍略高于合理水平。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按照当前调减速度测算,明年一季度生猪产能将回到正常水平。这也预示着,今年生猪养殖亏损并没有对生猪产能造成大的影响,保障明年市场供应有基础。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46)
    评论(0)
    阅读全文>
联系我们

武汉家家乐饲料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

网址:http://www.whjjlfeed.com/

         http://www.jjlsl.com/

邮箱:info@jjlsl.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