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07-16一、引言 生猪价格的波动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影响整个农业经济和民生消费的重要因素。2025年以来,生猪市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变革中持续调整,价格走势备受关注。本报告将综合今年及去年的相关数据,深入剖析当前猪价的基本面因素,并对下半年生猪价格的涨跌趋势进行预测。 二、生猪价格现状 (一)2025年上半年价格走势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呈现出震荡下行的态势。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6月2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22元/公斤,相较于1月6日的22.81元/公斤,下降了11.4%。6月第三周,生猪价格为14.61元/公斤,较年初累计跌幅达11.8%,同比下跌20.8%。从全年价格曲线来看,春节前后受节假日消费拉动,猪价短暂冲高,但春节后至4月下旬,由于供需略显宽松,猪价延续低位震荡走势,期间二育群体小规模常态化进出场。4月下旬至5月初,受二育发力和“五一&dquo;消费提振,猪价震荡走高,但随着消费归于平淡和供应端产能兑现,猪价应声下跌。6月,在相关政策引导猪企降重出栏、不鼓励二育等利多因素影响下,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和,现货市场价格止跌企稳。截至6月末,全国产区生猪均价14.86元/公斤,下跌0.91元/公斤,销区生猪均价15.35元/公斤,下跌0.94元/公斤。 (二)与2024年同期对比 2024年生猪价格整体表现优于2025年上半年。2024年5月起,猪价开启了一轮强势反弹,最高涨至每公斤27.77元,9月份猪价虽有回调,但整体仍维持高位运行。2024年度生猪(外三元)均价为每公斤16.81元,而202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重心明显下移。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生猪出栏量相对稳定,且由于2023年部分养殖户减少存栏量,导致2024年生猪供应相对紧张,推动猪价上行。而2025年上半年,生猪供给充裕,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使得猪价呈现稳中有跌的态势。 三、当前猪价基本面因素分析 (一)供应端因素 集团企业母猪产能调整:当前行业内“反内卷&dquo;趋势显现,集团企业开始主动减少母猪产能。母猪产能的减少通常会在10个月左右后反映到生猪出栏量上。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推算,大约到明年二季度,市场上生猪的供应量可能会因母猪产能的削减而有所下降。例如,一些大型养殖集团已明确表示降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计划,这将对未来的生猪供应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二育行为变化:市场上减少二育的趋势明显,标猪直接宰杀入市,这在短期内增加了肉类的供应,对价格形成压制。以往二育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市场供应节奏,但当前养殖户对后市预期较为谨慎,二育积极性降低。大量标猪集中上市,使得市场短期内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是导致近期猪价承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需求端因素 升学宴等消费利好:今年高考扩招,升学宴规模预计加大,这将对猪肉消费形成一定的利好支撑。升学宴等集体聚餐活动对猪肉等食材的需求量较大,在传统消费淡季的7-8月,升学宴的集中举办有望带动猪肉消费的增长,从而缓解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 政策对消费的潜在影响:国家提倡机关工作人员合理消费,且预计政策可能转向支持消费。虽然目前消费仍然疲软,但政策的转向有望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包括对猪肉的消费。若后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发放消费券、举办促销活动等,将有助于提升猪肉市场的需求。 整体消费疲软现状:尽管存在一些消费利好因素,但目前消费仍然疲软的现状不容忽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不足,使得猪肉需求增长乏力,难以有效消化市场上充裕的生猪供应。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对猪价上涨形成了较大阻力。 (三)政策因素 稳定物价与CPI考量:国家有意通过合理的价格调控,让猪肉价格适度上涨以提升CPI。猪肉作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其价格波动对CPI影响显著。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适当提升猪肉价格有助于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政策层面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收储冻猪肉、引导养殖企业合理调整产能等,来推动猪价向合理区间回升。 行业规范与调控政策:除了价格调控,国家还在加强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规范和调控。例如,发改委严控集团猪企产能扩张,要求能繁母猪存栏、出栏体重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加速行业去产能,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同时,通过中央冻猪肉收储与地方稳产补贴形成组合拳,抑制价格过度下行,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 四、下半年生猪价格涨跌预测 (一)上涨因素支撑 产能去化的滞后影响:集团企业减少母猪产能的行为将在下半年逐步显现效果。随着时间推移,10个月前母猪产能的削减将导致生猪出栏量相应减少。预计到今年四季度,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将有所缓解,这为猪价上涨提供了基础支撑。 季节性消费旺季来临:下半年包含中秋、国庆、元旦等重要节日,以及南方传统的腌腊季节(11-12月),这些时段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将大幅增加。节日消费和腌腊需求的双重拉动,有望在短期内提升市场对生猪的需求量,推动猪价上行。 政策托底作用增强:政府的冻猪肉储备政策以及对养殖行业的调控政策将持续发挥作用。在猪价过低时,政府通过收储冻猪肉等方式,减少市场流通量,稳定猪价。同时,政策引导下的行业去产能和成本管控措施,也将为猪价提供一定的支撑。 供应惯性增长:尽管母猪产能开始去化,但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较高,且养殖效率提升(PSY提高),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仍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惯性。若供应增长幅度超过需求的回升速度,猪价上涨空间将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出现阶段性下跌。 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虽然有升学宴、节日等消费利好因素,但如果整体消费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持续低迷,猪肉需求难以大幅提升。供大于求的基本面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猪价将面临下行压力。 疫病与极端天气影响: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仍然存在,若下半年出现区域性疫情复发,将对生猪供应造成冲击。此外,极端天气如暴雨、高温等可能影响生猪的运输和养殖,导致市场供应不稳定,加剧价格波动。但这种情况下价格波动方向不确定,疫病导致供应减少时猪价可能上涨,而极端天气影响运输导致短期内供应增加时猪价可能下跌。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7-8月,由于高温天气影响消费,且前期供应惯性较大,猪价可能维持低位震荡,价格区间预计在13.5-14.5元/公斤。随着9月开学季以及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的启动,加上产能去化效果逐步显现,9-10月猪价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价格可能回升至15-16元/公斤。进入11-12月,南方腌腊需求将进一步拉动猪价上涨,但同时需关注大型养殖企业集中出栏以及冻品库存的释放情况,预计价格在16-17元/公斤之间波动。但总体而言,由于供应端仍存在一定压力,且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猪价上涨幅度可能较为有限,难以达到2024年的高位水平。 (二)下跌风险分析
-
发布时间:2025-07-16智通财经获悉,国金证券发布研报称,上周生猪出栏均重为129.03公斤/头,行业整体均重有所反复,上周行业冻品库容率环比+0.11%至16.78%,主要系需求偏弱导致屠宰场被动入库,在散户出栏积极性略有提升的背景下,生猪价格小幅调整。当下猪价表现下成本领先的头部养殖企业生猪盈利超200元/头,预计头部企业在上半年有望实现较好盈利,而在供给压力持续后移的背景下,下半年猪价或存在一定压力,若行业产能有序调控,中期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提升。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生猪养殖 上周生猪出栏均重为129.03公斤/头,行业整体均重有所反复,上周行业冻品库容率环比+0.11%至16.78%,主要系需求偏弱导致屠宰场被动入库,在散户出栏积极性略有提升的背景下,生猪价格小幅调整。近期集团场第一阶段降重放缓,但是由于天气炎热,整体压栏程度较此前放松;此外,环保管理持续推进,各个省份陆续加强环保管理,部分母猪场因环保因素开始整顿。 当下猪价表现下成本领先的头部养殖企业生猪盈利超200元/头,预计头部企业在上半年有望实现较好盈利,而在供给压力持续后移的背景下,下半年猪价或存在一定压力,若行业产能有序调控,中期行业盈利中枢有望提升。目前生猪价格表现强于此前市场预期使得整体预期略有上修,前期利空在生猪板块已经存在较为充分的释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生猪养殖企业估值处于底部区间。 短期来看,头部养殖企业依旧实现较好盈利,预计资产负债表持续改善;若下半年因为供给压力导致行业出现去产能行为,头部企业依旧可以依托成本优势稳步提升市占率,目前板块景气度底部企稳。中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依旧有较为优秀的中枢利润,且非洲猪瘟之后行业的快速扩张中,仍有大量企业是低质量扩充产能,行业成本方差依旧巨大,头部企业有充足的超额利润释放,建议优选低成本高质量扩张的优质企业。重点关注: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等。 风险提示 转基因玉米推广进程延后、动物疫病爆发、产品价格波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发布时间:2025-07-16下午两点多,猪舍中热气蒸腾,工人们不停地给猪浇水降温,即便如此,也有猪中暑了。 动物中暑后的表现其实和人类的症状类似。猪舍中,那些中暑的猪开始剧烈地喘息,身体发红、抖动,工人们把中暑的猪分开来,掰开嘴,灌进藿香正气水,剩下的,只能等待命运。 又一轮极端高温下,热浪侵袭着一家家猪场,在今年气候反常的东北地区比如吉林长春,原本不太需要降温的夏季猪场,如今也需要全天候地关注温度的变化。猪场主人刘莉莉告诉记者,除了新建的现代化养殖场可以有效控制温度外,传统猪舍都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猪中暑了怎么办?在这个夏天,成为许多养殖户面临的难题,中国农科院牧医所研究员、生猪产业专家团成员张龙超告诉记者,和人类相比,猪其实更容易中暑,且中暑的后果更加严重,在高温天气需要格外注重预防,尤其要注意种猪、育肥猪等高风险群体。 猪其实更容易中暑 7月12日,北京密云一处检查站,两辆运输车中,260头生猪在运输过程中中暑,车主紧急求助消防部门,消防部门现场喷淋20分钟后,缓解了生猪中暑的症状。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类似的新闻还有不少。 “猪其实更容易中暑。&dquo;张龙超说,“猪的汗腺退化严重,皮肤散热能力差,无法像人一样,通过大量出汗来蒸发散热。&dquo; 在高温中,猪散热的方法,主要依靠呼吸和传导。张龙超介绍,通过快速喘息,可以蒸发呼吸道水分,但猪的呼吸道较短,散热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它们还会依靠传导散热,即躺卧在地上,把身体中的热量传导至地面。 在日常,猪、狗等动物,会在高温天气中躺在地上,快速喘息,这就是它们散热的主要方式。但在规模化养殖的猪舍中,由于饲养密度高,猪群拥挤,舍内温度会变得更高,而且出于防疫等需求,猪舍往往是密闭空间,如果通风降温等设备功率不足,就可能加剧猪舍里的高温。如果再加上湿热问题,生猪面临的考验就会更加严峻,“如果环境中的湿度大于80%时,蒸发散热几乎失效,热量不断聚集,就可能导致猪中暑。&dquo;张龙超说。 东北的养猪场也出现生猪中暑死亡 在夏季高温湿热的南方地区,养殖场内发生生猪中暑的情况比较寻常,但今年,印象中夏天比较凉快的东北地区,也出现了反常的情况。 在吉林,以往的夏天,几乎不太需要考虑猪舍散热的问题,小农户散养的几头、十几头猪,即便在高温中,也很容易处理,“哪怕每天都给猪洗个澡,也不是难事。&dquo;刘莉莉说。规模化养猪的猪场中,往往配备控温、通风设备,过去基本上够用了。 而在今年反常的高温中,过去够用的设备,开始显得有些无力。刘莉莉告诉记者,过去这段时间中,她的两个老式猪场中,已经有许多育肥猪和母猪中暑,其中十多头死亡。就在附近,十多家猪场中,几乎每家都有生猪中暑死亡的现象。而新建的养殖场,由于设备更加先进,温度几乎一直控制在30℃以下,没有出现任何生猪中暑的现象。 大型的新兴养殖企业,设备更加先进,中暑的风险很小。一家涵盖生猪全产业链的大型生猪企业负责人高远飞告诉记者,在我国,较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在设计之初,就会重点设置各种通风、控温、控湿的设备,“比如检测各种有害气体的,可以有效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都是标配。&dquo;高远飞说,“尤其在2018年非洲猪瘟出现以后,许多大型养殖场开始改造和建设智能化控制设备,可随时监测养殖环境并自动调控。&dquo; “在养殖环境中,中暑往往是因为各种设施或者硬件条件不充足。&dquo;张龙超说,“比如猪场选址不合理,处在低洼处,通风受到影响,或者猪场中,风机功率不够,没有湿帘或喷淋设备,屋顶是石棉瓦或未涂反光材料的铁皮等,就容易导致生猪中暑。&dquo; 养殖结构的不合理和管理方法的不当,也是生猪中暑的原因之一。张龙超介绍,“比如猪舍里,生猪密度过大,举例来说,体重110公斤的猪,一般占栏面积需要大于1.2平方米。小于这个面积,就会出现热量过度聚集的问题。再如饮水系统不合理,水压较低,且水管暴露在外,被暴晒之后,导致水温超过30℃。这种情况下,猪饮水量会减少,降温也就更难。&dquo; 种猪和育肥猪是高危群体 中暑之后,猪也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喘息剧烈且困难,体表温度急剧上升,皮肤发红。 “中暑的猪还是很容易分辨的。&dquo;刘莉莉说,一般来说,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物理降温即可有效缓解,但对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来说,这并不容易做到。 “一般情况下,猪舍中都是没人的,这几年自动化设备越来越多,可以有效保证猪舍内的环境稳定,但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带来新的麻烦。&dquo;刘莉莉告诉记者,在她的猪场中,工人们每天中午高温时节,几乎全部出动去给猪降温。 “猪中暑后,如果未能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dquo;张龙超说,如果轻度中暑,及时降温处理后可恢复。中度中暑有30%-50%致死率。如果重度中暑,会引发脑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问题,致死率达80%以上。而且,高温高湿环境,中暑猪会成为传染源,导致疾病暴发。 在养猪场,种猪和育肥猪是中暑的高危群体,尤其是种猪。刘莉莉告诉记者,她的养猪场中,有1000头左右的种猪,这些种猪对环境更敏感。而育肥猪则因为体重普遍较高,降温也更难,需要更多的降温措施。相比之下,小猪崽降温的需求较低,但同时,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更差,尤其是浇水降温的时候,需要格外关注,不要让小猪接触到太多水,“如果浇水多了,小猪可能腹泻,反而更麻烦。&dquo;刘莉莉说。 高温持续,专家支招生猪中暑常备药物 目前,多地的高温态势仍在延续。怎样才能降低猪中暑的风险?对中小养殖户来说,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更可控的环境,是极端环境下亟须的应对办法。风机、湿帘、喷淋设备等,尤其是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可以自动监测环境变化,自动控制风量大小、喷淋节奏等,不太需要人格外操心。 但对中小养殖户来说,实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刘莉莉告诉记者,她的三个养殖场中,只有一个新建不久的,有完全控制环境的能力,剩下两个老场,虽然也有相关设备,但能力不足,而改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新设备本身需要更多投入,而且必然会改变原有的猪舍结构,必须考虑到后续问题,比如加设风机等设备需要破坏墙体,这会不会影响到冬天的保温效果?&dquo; 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才能降低中暑风险?张龙超介绍,“预防永远大于治疗,管理者应巡查猪舍通风、喷淋等降温设施,时常检查饮水管线、储水罐等。还要注意饲养密度。夏季需早、中、晚多次巡查栏舍,监测温度、湿度与猪群状态,投入更多精力关注环境变化,及早发现征兆,及早处理。&dquo; 万一生猪中暑,又该怎么办?张龙超介绍,如发生猪中暑,需立即将发病猪移至阴凉处,用冷水冲洗体表,但要避免用冰水刺激,同时也可以在耳尖、尾尖放血。此外,针对猪中暑,也有一些专用的药物,如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可以给中暑的猪灌服。如果是重症,则需注射安钠咖等强心针并及时补液。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发布时间:2025-07-16骨骼肌发育与猪肉品质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人们对猪肉的需求由“吃得饱&dquo;到“吃得好&dquo;转变,解析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挖掘关键的调控基因,对改良猪肉品质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WNT5B基因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发挥的关键调控作用,为猪产肉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和候选标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IneaionalJoualofBiologicalSciences)》上。 科研人员通过对比中国本土猪(通城猪)和外国引进猪(长白猪)在27个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基因表达数据,发现了调控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WNT5B,这个基因就像肌肉发育的“指挥官&dquo;,在不同生长时期活跃程度变化很大,特别是在影响肉质口感的慢肌纤维中特别活跃。有趣的是,这个基因上存在一个关键“开关位点&dquo;(SNP位点),这个开关在中外不同品种猪身上会启动不同的肌肉发育模式,研究推测这是造成不同品种猪肉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为猪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培育更优质的肉用品种。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等项目的支持。(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黄哲雯)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发布时间:2025-06-21今天教养殖户们几个养猪挑种猪的小妙招: 一、挑选小猪育肥的方法 (1)选杂交一代猪 (2)选断奶猪 (3)选个子大、尾粗短、臀端圆的猪 (4)选圆嘴猪 (5)选反应慢的猪 二、怎样挑选种母猪 选留母猪要从产仔多、母性强、必乳多、耐粗饲等条件着手,一般以选本地良种母猪较好,也可挑选杂种一代母猪,再就是选外型好,不挑食和奶头数量多,排列整齐、成丁字形的。 头颈清秀眼明亮,腹部稍大不下垂; 肩宽平直身又长,四肢结实有力量; 体躯丰满八成膘,屁股宽大母性强; 阴户形状要正常,位置不低也不上。 三、挑选种公猪的方法 挑选小公猪要选纯种猪,体形符合品种要求,身体健壮,睾丸发育良好, 左右匀称,四肢粗壮,姿势端正,背腰平直等,同时选奶头数量多,成对排列整齐。即: 一对眼睛明亮亮,生气勃勃显雄相; 头小额宽脸面短,前胸发达屁股平; 肚子不大是公样,两个蛋子匀称长; 前肢结实后肢壮,姿势端正不摇晃; 蹄坚系强无卧相,一见母猪性欲旺。
-
发布时间:2025-06-21一、政策端近期将启动冻猪肉临时收储 6月9日,华储网公布《关于2025年6月11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显示,将于6月11日进行冻猪肉收储,计划收储数量为1万吨。 二、按照此前预警机制,目前猪价处于绿色区域 2021年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中指出,当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启动中央和地方临时收储,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则视情况启动,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及绿色区域暂不启动临时收储。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4日当周,全国大中城市猪粮比价6.29:1,处在《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一文中的绿色区域,尚不具备冻猪肉收储条件。那么为何此时政策端开始进行猪肉收储了呢? 三、猪肉收储背后所隐藏的潜在风险 从生猪行业产能数据和供应端新生仔猪数量来看,二者均指向未来生猪理论出栏量将持续恢复,供应压力不断上升,未来生猪价格在供应压力下存在下行风险。 数据显示,长期供应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4年一季度开始处于持续环比增加的势头当中,中期供应指标新生仔猪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从CPI的角度看,我国CPI由八大类构成,其中第一大类为食品烟酒,食品烟酒中包含畜肉类,而畜肉类又分为猪肉、牛肉、羊肉。根据wind数据,2025年猪肉价格在CPI权重中的占比为1.29%,2020~2025年猪肉价格在CPI权重中的占比为1.2%~4.62%。 我国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相关性较高,猪肉作为生猪的下游产品,主要受到生猪价格影响,除此之外,消费也边际影响猪肉价格。2024年,我国生猪价格在年中出现一轮较大涨幅,使得2024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基数较高。而今年由于前期生猪产能持续恢复,未来生猪出栏量总体处于上升势头,生猪价格所面临的下行压力不小。叠加去年的高基数,未来猪肉价格或同比下降,成为CPI的拖累项。 我国CPI当月同比自2025年2月转负并连续4个月为负值,物价水平持续偏低。政策端有推动猪价企稳,防止猪价同比大幅下跌,以防猪肉价格拖累CPI走低的意图。 端午节前5月29日,发改委召集国内大型集团性生猪养殖企业开会,会议要求集团场生猪出栏体重降至120公斤,禁止向二次育肥群体销售生猪,以及不再继续增加能繁母猪,并每月统计一次数据,以稳定猪价。会议提到的降重以及停止向二育群体供应猪源,意在通过降低单头生猪的出栏重量来减轻未来生猪出栏压力;不再继续增加能繁母猪则指向降低远期生猪出栏压力。涌益跟踪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5日当周,样本企业出栏均重129.17公斤,其中集团场出栏均重126.49公斤,散户出栏均重137.75公斤。 从实际执行来看,集团性养殖企业首先需要通过缩短生猪养殖时间、加快出栏节奏来降低出栏体重,对近期供应端而言,生猪出栏压力加剧,短期生猪现货价格有继续趋弱下行的风险。中期来看降低生猪出栏体重减轻中长期供应压力,则对猪价构成向上支撑。 本次猪肉收储政策与前期发改委会议政策意图一脉相承,皆意在稳定猪价,提振信心,避免在未来生猪出栏压力下猪价陷入低迷。未来市场关注重点在于养殖企业的执行力度、降重及出栏节奏以及收储政策是否继续延续。
-
发布时间:2025-06-21继相关部门出手调控母猪产能与二次育肥后,政策层面再度出台“组合拳&dquo;调控生猪产能。 财联社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猪企参加了“生猪生产调度会&dquo;,在减母猪、降体重、控二育的背景下,会议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 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就已出手调控能繁母猪产能。据财联社报道,已有多家头部猪企接相关部门要求暂停能繁母猪扩产,出栏体重也需要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调控背景在于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当前自繁自养、外购仔猪养殖均已亏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第2周,全国生猪出栏价格为14.45元/公斤,较前期下降1.77%,刷新17个月以来的低点。 但能繁母猪去化依然缓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3%。 对于业内而言,组合政策调控产能,释放了积极信号。行业专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次要求比较明确,并且有处罚措施,长期来看对行业有积极意义。&dquo; 猪价低迷情况下,成本控制成为上市猪企比拼的重点。根据最新数据,温氏股份(300498.SZ)5月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6-6.1元/斤,猪苗生产成本降至280元/头左右。牧原股份(002714.SZ)表示,年初至今,公司生猪养殖成本逐月下降,5月份已降至12.2元/公斤左右,环比下降接近0.2元/公斤。
-
发布时间:2025-05-30我们碰到母猪胀气,是哪些病引起的呢?常见的,无非就是魏氏梭菌和增生性回肠炎。首先这两种,不论是哪种,都是传染病。 所说的传染病,一旦在猪群中出现患病猪,就会在猪群中快速的传播,这时就需要对整群采取措施,否则肯定会出现更多的病例。那么对于已经出现胀气的猪,我们该如何救治呢? 首先,可以下胃管灌豆油,为治疗争取时间。灌完豆油后,用林克霉素或者庆大霉素,一天打两针,打上三天,把炎症消下去就可以了。灌豆油的目的,主要是快速消融肠道内的一些气体,为治疗争取时间。因为如果遇到急性胀气,不灌豆油,猪几个小时就会涨死,这就是胀气出现后的救治办法。 当出现第一头胀气猪后,要赶紧用,地美硝唑和泰妙菌素,对全群进行压制,按照治疗量,整群压制7到10天,等过了7天后,还要再用一遍,这就是脉冲式给药,才能彻底的不让猪群复发。 无论是魏氏梭菌还是增生性回肠炎,每年季节交替时容易高发,除了季节交替、气候温差大之外,每年夏天的八九月,也是胀气的高发期。 最后,当猪舍里出现胀气,我们要注意猪圈卫生和料槽里的饲料,是否有发霉变质的问题。
-
发布时间:2025-05-30一、影响泌乳力的因素: 1、胎次母猪乳腺的发育与哺乳能力会随胎次增加而逐步提高。初产母猪由于乳腺发育尚不完全,其泌乳力通常低于经产母猪。在产第一胎仔猪时,乳腺发育欠佳,到第二、第三胎时,泌乳力上升,之后则保持一定水平。母猪胎次与泌乳量一般存在如下关系:以各胎次泌乳量的总和作为100,初产时的泌乳量为80,二胎时为95,三胎到六胎为100-120。 2、泌乳阶段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产乳总量大约在250千克以上,但各旬间的产乳量有所不同,一般以产后第二和第三旬产乳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 3、产仔数母猪带仔头数与泌乳量紧密相关,通常情况下,窝仔数多的母猪其泌乳量也相对较多。 4、乳头的位置母猪有6-8对乳头,一般最后一对乳头泌乳量最少,前几对乳头的泌乳量比后几对相对多些。 二、提高母猪泌乳量的方法: 1.促进全部有效乳腺发育,保持一生泌乳力 猪乳房的腺状组织在母猪的成长期两岁半以前发育,乳腺的发育主要在泌乳期中进行。母猪乳腺的每一部分发育和活动完全独立,与相邻部分无联系。仔猪出生后不久便习惯吸吮某一固定乳头,直至断奶。若初产母猪产仔量少,只有7-8头,只用7-8个乳头,就只能使这部分乳头得到发育,剩余乳头会停止活动,缩小容积,导致在以后产仔时停止泌乳或产乳量少。因此,初产母猪产仔量较少时,必须让某些仔猪养成哺用两个乳头的习惯,使所有有效乳头发育,以提高和保持母猪一生的泌乳力。 2.平衡的配制母猪饲粮 配制哺乳母猪饲料需按饲养标准进行,一方面要保证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最好添加一定量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肉骨粉等;另一方面要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否则母猪不仅泌乳量下降,还易发生瘫痪。提高怀孕后期和泌乳第一个月的饲养水平,能有效促进乳腺发育,提高母猪泌乳量。 乳的营养成分丰富全面,只有供给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并保证充足饮水,才能产出量多质好的乳汁。 母猪产后恢复正常采食后,除喂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外,还应多喂刺激泌乳的青绿多汁饲料,以增加其泌乳量。但饲喂的青绿多汁饲料必须新鲜,且喂量要由少到多。特别地,夜间补食一次青绿饲料,对促进泌乳力有更显著的作用。 3.提供优质饲料,保证营养需要 要给怀孕母猪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饲料中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条件的可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因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多,生物学价值高。哺乳期间,尤其是产仔以后30d内的泌乳高峰期,饲料中除添加鱼粉外,可用小鱼小虾或畜禽骨头煮汤饲喂母猪。母猪产后,还应多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白菜、大头菜、地瓜等,饲喂一般选在母猪恢复正常采食以后,喂量要由少到多。特别是夜间补食一次青绿饲料,对促进泌乳量有更显著的作用。 4.定时饲喂,促进母猪多采食 可定时为7-9时、13时、20时,饲喂次数以日喂3次为佳,且早晚饲喂饲料量要大,这样有利于增加采食量,提高泌乳量。 泌乳母猪是整个繁殖周期中需要营养最多的阶段,若仍按空怀期或怀孕期的喂法饲喂,所获得的营养远不够产奶需要。只有在喂好的前提下做到少喂、勤喂、夜喂,才能满足泌乳的营养要求,多产奶。 整个泌乳期的饲料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变换饲料品种,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宜喂酒糟,以免母猪变化引起仔猪腹泻。 5.做好母猪产前减料,产后逐渐加料的工作 妊娠母猪不宜喂养得过肥,特别是在产仔前不宜饲喂过多精料。根据母猪个体情况,一般在产前5-7d开始减料,分娩当天停止喂料;产后6-8h饮以麸皮水(1份麸皮加10份水),产后3-5d加料到正常量。一般若产前3d减料,每天减1/3;产前5d减料时每天减1/4;产前7d减料时每2d减1/3。产后投料时,第1天投料1kg,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加到3.5-4.0kg,稳定1周后,再根据采食量调整。在给母猪加料的同时应给予大量饮水以增加泌乳量和哺乳次数。母猪在产后一月内,由于泌乳需消耗较多的营养,且母猪产奶有前期多、后期少的规律,所以把精料多用在此时间内,才会有较高的泌乳量。 6.人工按摩乳房 初产母猪因泌乳系统发育不充分而缺乳,可通过人工按摩乳房促进乳腺发育,主要时间是产前2周和产后1周。产前,每天早、晚各1次,用手轻揉猪乳房,每次持续20min;产后,用45℃左右的温热毛巾温敷、按摩乳房,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0min,可促进母猪乳房血液循环,增加产奶量。在按摩乳房同时,也可挤按每个乳房,观察是否有乳头孔堵塞,若有可用手适当挤压乳头,将乳塞挤出来,以实现通畅泌乳。据介绍,人工按摩乳房,可提高仔猪断奶重5%-10%。 7.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提高母猪采食量 生产实践证明,提高母猪采食量是提高泌乳量的关键。适宜的生活环境对提高采食量有很大帮助。要求猪舍干净、明亮、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要做好夏天的防暑降温和冬天的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是夏天的高温,直接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改为多餐饲喂母猪可提高采食量,每天早上5时、上午10时、下午6时、晚上10时各饲喂1次,天气热时,可在饲喂前半小时进行喷水降温,母猪采食量可提高18%以上。 哺乳猪舍内应保持温暖、干燥、卫生,及时清除圈内排泄物,定期消毒猪圈、走道及用具;尽量减少噪音,避免大声喧哗等。 8.保护好母猪乳房乳头 避免泌乳母猪乳房和乳头遭受各种伤害,防止细菌感染而引发乳房炎等疾病影响泌乳。热敷和按摩乳房可多产奶。对泌乳母猪的乳房热敷和按摩可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提高产奶量。
-
发布时间:2025-05-30肯定是建议喂湿料的,吃湿拌料的口感,是它形态饲料的适口性,没法比的。 同一种饲料,喂干料和湿拌一下,猪肯定更爱吃湿拌的,因为湿拌料的口感好。什么是适口性?就是好吃呗。 那么,我们要怎么喂好湿拌料呢? 在喂湿拌料时,是根据猪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怀孕妊娠阶段喂母猪湿拌料,对水没那么多要求,多加一点也没事。因为母猪在怀孕期,它都整个属于限饲阶段,你喂的再多料,依然吃不饱。反而水加的稍微多一点,能够增强它的一些饱腹感。 那么哺乳期的母猪呢?要怎么喂? 在产房哺乳期的母猪,想要喂湿拌料,水就不能加那么多了,为什么? 哺乳期母猪一天就能吃那么多。你水加多的话,会影响胃容积,会减少母猪精料的摄入量。 而母猪采食量上不来,就会影响母猪产奶量。 在哺乳期,喂湿拌料时,水不要加很多,要有个标准。松而散那种的感觉,就是看起来湿漉漉的,挤不出水,手松开后能散开。 那保育和育肥猪呢? 如果我们有能力喂湿拌料的情况下,肯定比喂干料长得要快,吸收要好,甚至你考虑上液态饲喂也行,效果也很不错。 以上是每个阶段对湿拌料的要求。 所以,说我们也是建议大家伙,要根据自己猪场的硬件设施的情况来定是喂湿拌料,还是喂干料。 有条件的猪场喂湿拌料的时候,再用上一些好的益生菌的菌种,使用成本也不高。可以把益生菌的优势,给完全的给挖掘出来。 肥猪的湿拌料会明显的,降低饲料成本,降低料肉比,去降低你的制肉成本,还会促进猪群的生长速度。 除此之外,对猪场的呼吸道疾病,也是有着明显的改善。 无论你喂的是干料、粉料、颗粒料,湿拌料、液态饲喂料,我们见的也就这几种形态。 按照适口性来说,也就是猪喜欢吃的程度,我们排个序。 排第一最好吃的是湿拌料,排第二位是液态饲喂料,排第三位的是颗粒状的干料,排第四位的是,粉状的干料。
推荐博文
- 1 专做好猪料-记家家乐荣获农... 3103
- 2 全力打造家家乐资金服务平台... 2696
- 3 发力专精特,家家乐入选“专... 452
- 4 2025 年生猪价格分析及... 7
- 5 国金证券:重视生猪供给侧改... 7
- 6 极端高温下多地频发生猪中暑... 7
- 7 研究发现调控猪骨骼肌生长发... 8
- 8 几个养猪挑种猪的小妙招,养... 41
- 9 本轮猪肉收储为哪般? 30
- 10 减母猪政策再出手! 知情人... 31
- 11 母猪胀气快速解决的办法 113
- 12 提高母猪泌乳力的方法 55
- 13 喂猪干料好,还是湿料好? 213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