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
发布时间:2022-10-31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跟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20年玉米市场供需环境发生明显转变,临储去库存化完成,市场由前期供应宽松向供需紧张转变,在玉米收割季之前,东北产区遭受三场台风的影响,单产水平下降。2021年由于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产量继续恢复性增长。2022年在黑龙江面积下降,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降雨的共同影响下,玉米产量出现下降,据统计,2022年玉米产量2.59亿吨,较2021年下降680万吨,下降幅度2.56%。 备注:东北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黑龙江; 黄淮海春夏玉米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 西南春玉米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春玉米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 南方丘陵春玉米区: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从玉米种植带来看,全国主要玉米种植带除东北地区减产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增产的局面。2022年东北地区产量下降,主要由于面积下降和天气影响,2022年产量1.21亿吨,较2021年下降7.95%。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整体增加,河南南部由于干旱减产,山东、河北局部地区由于降雨影响减产,但综合来看2022年产量8562万吨,较2021年增加3.88%。西南、西北和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产量分别增加0.09%、1.62%和1.39%。 分省份来看,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都呈现减产的趋势,减产幅度分别为8.20%、9.56%和17.31%,内蒙古产量微幅增加0.61%。山东、河南和河北产量分别增加4.13%、5.78%和5.69%。 文章来源:Myseel
-
发布时间:2022-10-31农业农村部网站29日公布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称,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农业农村部指出,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聚力巩固成果守底线,着力加强建设促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为保民生防通胀、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超过15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夏收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dquo;,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稳产态势。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冬小麦播种过八成,冬油菜播种过七成。
-
发布时间:2022-10-25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当周,全国生猪出栏价为14元/斤,环比上月同期上涨约17%。另据博亚和讯数据,当前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1213元/头,创下了2020年8月以来的新高;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1228元/头,创下了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 浙商证券表示,春节前生猪需求逐步转入旺季,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持续回升;饲料、疫苗等多组数据交叉印证产能去化足够充分。东兴证券认为,在政策端多次提示风险、养殖户仍在弥补前期亏损的背景下,行业母猪补栏的情绪仍较为谨慎,预计明年市场供应增长相对温和,明年生猪养殖业有望保持相对景气和合理盈利空间。 相关公司方面,据主题库养猪板块显示: 牧原股份:通过采购优势与饲料配方调整降低整体养殖成本,截至上半年已拥有247万头能繁母猪和100万头左右的后备能繁母猪。 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群体规模稳中有升,母猪淘汰更新现已进入正常节奏,后续公司生猪出栏有望稳步增长。
-
发布时间:2022-10-25生猪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地区高价已经突破15元。10月20日,发改委最新发文,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已与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协调,研究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大型养殖企业表示,将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出栏育肥猪,必要时适当加快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而从10月14日开始,短短7天时间,发改委已经连下3文,表明政府稳定当前生猪价格走势的决心,而这也可能意味着本轮猪价上涨已经到达顶部,建议养殖户做好相关应对。 发改委再次“约谈&dquo;养猪企业 为了稳定生猪价格走势,发改委今年7月、9月已多次约谈相关猪企,要求大型猪企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10月20日,在生猪价格10月大涨的形势下,发改委再次发文,表示已与部分大型养殖企业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本次发文指出,针对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建议大型养殖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促进生猪价格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要求企业不得故意压栏抬价,更不得串通涨价。 大型养殖企业一致认为,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会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相关企业表示,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出栏育肥猪,必要时适当加快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市场动态,持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猪肉储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猪价进入一级预警区间 10月19日,发改委发文通告,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并且表示将投放今年第6批储备猪肉。 发文显示,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与此同时,河南、山西分别在18日和19日发布生猪预警,宣布两省分别达到省级生猪调控的一级和二级预警。 另外,面对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9月份国家已投放了约20万吨政府储备猪肉,创下历史之最。 建议养殖户及时出栏 10月14日,针对生猪价格明显上涨,发改委发文提醒,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dquo;。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部分业内专家,对近期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专家指出,从历史数据看,剔除2019~2020年生猪产能受到严重冲击的极为特殊年份,2019年前历次“猪周期&dquo;生猪平均价格最高点为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虑近年来成本上升因素,目前价格也已经处于过高水平。 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涨,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了市场供应量。当前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连续多月上升,总体并不缺猪,一旦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届时猪价可能阶段性快速回落。 专家提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过度上涨区间,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dquo;,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
发布时间:2022-09-309月储备肉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生猪市场动态,结合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分批次持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投放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促进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近期在每公斤22—24元区间波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最近一周猪粮比价为8.38:1,处于猪肉储备预案确定的6:1至9:1合理区间的上沿。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dquo;。国家高度重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在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时,国家连续13批次累计挂牌收储52万吨中央猪肉储备,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近期,为增加中秋、国庆等节日市场供应,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8日和18日投放了两批中央猪肉储备攻击5.27万吨,近日还将投放第三批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猪肉储备。 根据已投放数量和后期投放计划,预计9月份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猪价逼近24元/公斤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统计,2022年9月19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上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23.87元/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73%。 中国养猪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9月19日外三元猪肉价格为24.02元/公斤,已超过今年7月上旬的价格高点23.92元/公斤。 百川盈孚分析也显示,9月19日全国生猪均价为23.8元/公斤,涨幅1.93%。 卓创数据显示,9月19日全国外三元交易均价达到23.98元/公斤,逼近24元/公斤。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破千 卓创分析师表示,“进入9月份之后,监测的头均理论盈利就已突破1000元/头。9月19日生猪自繁自养的理论盈利值已达到1129.39元/头,但由于玉米、豆粕价格较高,猪粮比还未突破9:1,养殖端高成本压力持续。&dquo; 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6月开始,在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保持在300元/头以上,且生猪市场开始已扭亏为盈。截至2022年9月15日,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基本在700元/头以上。 农业农村部:发布豆粕见谅替代3类技术模式和8家典型案例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海大等4家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介绍养殖业豆粕减量技术方案要点。会议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联合发布《聚焦“提效减量&dquo;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倡议书》。 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
发布时间:2022-09-30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标本复原出的景象。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嵴椎动物的崛起过程。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Shenacanhusvemifomis)、新塑梵净山鱼(Fanjingshaniaenovaa)、双列黔齿鱼(Qianodusduplicis)、灵动土家鱼(Tujiaaspisvividus)和奇迹秀山鱼(Xiushanoseusmiabilis)。这些鱼化石的时代分别为4.36亿年前和4.39亿年前。(拟石科技制作)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嵴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嵴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dquo;的嵴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关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录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证据。发现的过程则颇有几分“运气&dquo;,2019年,科研团队在重庆沿着一处新修盘山公路仔细搜寻,在路边一处凌乱的岩石堆,地质锤一次不经意的敲击,找到了打开这一鱼类化石“宝库&dquo;的钥匙。 一块仅有巴掌大的化石石板上,数十条鱼类化石清晰可辨、活灵活现。“我们从没有期望,在这么古老的地层里发现这么完整、精美的化石标本。&dquo;朱敏感慨道。 运用高精度CT扫描、精细三维重建、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全光位图像等技术,科研人员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大大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身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最古老完整保存的棘鱼——蠕纹沈氏棘鱼也被发现,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联完好保存的软骨鱼类大化石,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dquo;的祖先演化而来。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则为嵴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了关键化石证据。 朱敏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在我国华南地区欣欣向荣。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长度仅有2.5毫米左右的有颌类牙齿标本,它们来自双列黔齿鱼。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 现在,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继续。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详细研究,将持续改变我们对颌起源与有颌类最早期演化的认识,“这次的系列成果发表只是个开始,相信未来仍将有惊喜不断涌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追索、找寻。&dquo;来源:北京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9-30经历了9月份的再度攀涨,国内生猪价格达到24元/公斤上下,也步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虽然四季度随着气候转凉,节庆集中到来,生猪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在持续放储背景下,市场看涨预期逐步减弱。 猪价步入过度上涨二级预警 9月29日早盘,国内期货市场上生猪主力合约2301再度小幅下跌,截至上午收盘报22275元/吨。 当日现货市场,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9日生猪均价24.24元/公斤,涨幅为0.37%。临近月底规模猪企生猪出栏有限,养殖户出栏积极性较差,屠企收猪难度加大,市场看涨情绪增加,猪价有一定的上涨现象。 此外据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9月28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24.0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11.38元/公斤上涨了12.65元/公斤,同比涨幅111.16%。近期猪价保持高位横盘整理态势,短时继续上涨阻力明显加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假期日渐临近,屠企节前备货基本告一段落,另外生猪价格不断冲高后二次育肥现象逐步减弱叠加中央储备冻猪肉的持续投放,市场看涨情绪降温,生猪市场冲高受阻再次呈现出横盘震荡局面。 今年三季度,国内生猪及猪肉价格整体呈微幅向上的浅“V&dquo;型走势。 卓创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三季度生猪出栏交易均价、猪肉市场均价分别为22.54元/公斤、28.87元/公斤,环比分别涨46.3%、44.8%,同比分别涨57.44%、51.48%。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三季度农贸市场猪肉批发均价31.09元/公斤,环比涨26.02%,同比涨24.56%。 三季度以来,生猪养殖也步入盈利区间。 搜猪网数据显示,从2022年6月开始,在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保持在300元/头以上,且生猪市场开始已扭亏为盈。截止到2022年9月27日,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基本在500-600元/头。 经历了从今年4月份以来的阶段性上涨,生猪价格已走出前期低谷,步入相对高位。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9月19-23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3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二级预警区间。 对于三季度猪价上涨的原因,卓创分析师李霞认为,三季度生猪市场二次育肥与压栏惜售共存。随着开学及中秋节备货提振,需求增量以及养殖端抗价助推猪价反弹,养殖户压栏惜售,且二次育肥(体重多在100-120公斤)分流部分应上市屠宰的猪源,导致生猪实际供应量明显减少,屠宰企业低价难以足量收购,市场呈现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关系,为猪价上涨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同时,今年三季度生猪出栏均重整体维持年内相对高位,季度均值122.32公斤,环比二季度涨幅1.22%。与2017-2021年三季度出栏均重环比二季度均下跌的季节性趋势相反。 9月份生猪理论出栏量环比降幅5%左右,叠加二次育肥的“截留&dquo;以及季节性的压栏增重,预计9月生猪实际出栏量环比降幅10%左右。 四轮放储或影响旺季市场 对于近月来生猪市场价格阶段性大涨的情况,三季度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陆续积极响应中央储备肉的投放工作。前三批放储已于9月8日、18日、23日投放,投放量分别为3.77万吨、1.44万吨、1.5万吨。 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消息,按照预案规定,将于本周投放今年第4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联动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对此李霞认为,9月份国家和地方将共计投放20万吨猪肉,且这一数量或达到单月历史最高水平。此次放储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增加猪肉供应量,二是督促行业保持正常的生猪出栏节奏。通过规律判断此次放储对市场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四季度。 受生猪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及季节性供应减少影响,三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呈现高位微涨的态势。在不考虑常规疫病等突发因素的前提下,随着生猪供应趋于宽松、养殖成本风险提升、猪肉多渠道供应增加、终端需求跟进缓慢等利空影响显现,预计四季度国内生猪、猪肉价格重心将环比三季度下移。冬至前后虽是传统腌腊需求高峰,但规模企业或在年末集中出栏冲刺年度计划,猪价或弱势收官。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4万头,较7月环比涨幅0.6%,较正常保有量高5.5%。尽管近期猪肉价格较快上涨,但是生猪产能目前来看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加之市场调控引导加强,有利于稳定供求关系,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近期也公开表示,按照生猪生长规律,一般生猪饲养6个月出栏上市。据监测,8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6.2%,最近二次育肥的大肥猪进入市场,出栏活重也在增加,再加上各地陆续投放储备肉,国庆节期间猪肉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后期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
-
发布时间:2022-09-30近日,针对部分自媒体为兜售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产品而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诱导养殖户盲目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指导地方发展改革委对相关自媒体进行约谈,要求合法合规经营,不得捏造散布生猪涨价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相关自媒体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纠正自身错误行为,不为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推销产品而渲染涨价氛围,避免误导生猪养殖户。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还对部分故意夸大其词、渲染生猪涨价氛围的市场机构进行了提醒。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生猪市场动态,依法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生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约谈部分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自媒体生猪政策“组合拳&dquo;升级 9月俨然已成为生猪行业政策月。继发改委约谈完集团猪企和四轮放储后,今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指导地方发改委约谈部分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的自媒体。 财联社记者在直播平台上发现已有主播多日未更新动态和开播。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和9月发改委两次约谈集团猪企中,已有企业反映近期部分自媒体故意渲染涨价氛围,建议国家加强监管,引导市场理性交易。 据发改委公告,近日针对部分自媒体为兜售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产品而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诱导养殖户盲目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国家发改委指导地方发改委对相关自媒体进行约谈,要求合法合规经营,不得捏造散布生猪涨价的信息、故意渲染涨价氛围。相关自媒体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纠正自身错误行为,不为吸引眼球、增加流量、推销产品而渲染涨价氛围,避免误导生猪养殖户。 近两年,各类直播平台出现大量谈论猪价的主播,部分主播会通过谈论猪价吸引养殖户。财联社记者在直播间中发现,养殖户会在主播直播过程中咨询诸如“现在猪价出栏是否可行?&dquo;、“还能上仔猪/母猪吗?&dquo;“后期猪价是否会更好?&dquo;等问题,主播回答相关问题后会在直播间中兜售饲料添加剂或兽药产品。 对于主播讨论猪价,有养殖户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希望通过看直播卖猪卖个好价格。亦有养殖户表示,养猪是自己的事情,用心才能养好猪,主播最后落脚点都是兜售产品。某集团猪企业内人士认为,谈猪价的多是为了生存卖产品,但夸大其词渲染猪价确实需要整治。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其实现在头均千元的养殖利润尚可,这一个月相关部门多项举措只是希望引导养户有序出栏,防止猪价大起大落,猪价波动过大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和养猪人。 来源:财联社
-
发布时间:2022-08-318月29日早盘,一则“国家将自9月份开始投放政府猪肉储备&dquo;直接打压生猪期货价格大幅跳水。随后跌幅逐渐收敛,收盘报23590元。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后一段时间,将迎来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多个重要节日。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从业内分析来看,对于本轮供应偏紧和需求旺季预期叠加推动的猪价上涨,“9月抛储&dquo;的消息将给市场的看涨预期和看涨幅度带来影响。不过,基于行业盈利预期改善的判断,生猪养殖板块景气上行仍被看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发布,今后一段时间,将迎来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多个重要节日。为保障节假日期间猪肉市场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自9月份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建议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保持正常出栏节奏;相关企业有序释放猪肉商业库存,增加市场供应。 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首次采取猪肉储备投放措施以稳定猪价。为保持猪肉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年内曾4次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
发布时间:2022-08-298月24日,全国生猪市场呈现全面飘红,生猪外三元价格为22.14元/公斤,每公斤上涨0.27元;生猪内三元价格为21.84元/公斤,每公斤上涨0.24元。关于后市,机构认为消费是当前影响猪价的关键变数,伴随气温转凉、疫情影响趋减,猪肉消费的边际修复一定会带动猪价再度上涨,进一步打开行业盈利空间。相关标的: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天康生物(002100.SZ)、唐人神(002567.SZ)。 在7、8月份高温天气的影响下,终端猪肉需求量缩减,但猪价却反季节性上涨,主要还是来自于生猪供应减少。数据显示7月份生猪出栏量降至阶段性低位,规模养殖企业7月份生猪出栏量为654.44万头,环比降幅4.04%,年内仅高于2月份(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生猪出栏量环比降幅28.20%),7月份生猪出栏量比本轮猪周期高点的1月份降幅20.46%。 在养殖端压栏情绪的影响下,6-7月份90公斤以上生猪存栏占比整体提升,其中121到140公斤生猪存栏占比由5月份的14.43%提升至7月的14.81%。夏季高温天气下,需求欠佳的141公斤以上的肥猪占比由5月的1.58%提升至7月的1.89%。从大体重生猪存栏占比中也可以看出,除了适重猪源减少以外,压栏惜售也是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根据去年产能去化的相关数据,并结合近几个月实际出栏情况来看,八、九月的生猪供应仍然偏紧,但是随着后期大猪源逢高点出栏的增多与政府相关调控措施,生猪供应紧张的局面去前几个月相比逐渐缓和。 饲料方面,7月份饲料成本高位运行、外购仔猪成本有所上升,整体养殖成本上行。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外购育肥养殖成本涨至15.4元/kg,自繁自养养殖成本涨至17.3元/kg,外购仔猪育肥成本连续9个月低于自繁自养。伴随猪价上涨,外购仔猪育肥养户持续盈利,截至7月底,头均出栏盈利约690元,但较7月中旬高点下降182元/头;自繁自养养户出栏持续盈利,7月底头均盈利约479元,但较7月中旬高点下降181元/头。 中粮期货认为,八月下旬全国猪价预计仍延续当前区间偏弱震荡的局面,期待下游消费需求改善带来的转机,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有望推动生猪整体需求的好转。对供需两端进行综合考虑,需求增量预计大于供应增量,四季度行情或以看涨为主。 对于市场关注的猪周期,光大证券指出,新一轮猪周期已于今年4月开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预计猪价处在上行通道内。三季度猪价将高位震荡,四季度迎来需求旺季,猪价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
推荐博文
- 4 2022年玉米产量调研 317
- 5 农业农村部:生猪市场供应有... 213
- 6 生猪养殖利润创两年新高,生... 219
- 7 罕见!发改委7天3次发文,... 216
- 8 第三批储备肉投放,自繁自养... 203
- 9 重大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 231
- 10 猪价涨势再趋缓 四轮放储下... 225
- 11 国家发改委指导地方约谈部分... 207
- 12 发改委:国家将自9月份开始... 246
- 13 猪价再次“点燃”涨势 后续... 228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