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企业重要信息, 增加企业透明度,更真实,更权威!
  • 发布时间:2023-02-25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quo;猪周期&quo;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高居行业榜首 从生猪出栏量来看,2021年中国13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中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大北农位于前五名,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026.3万头、1492.7万头、1321.7万头、980.0万头以及430.8万头。 生猪出栏量增速角度看,牧原股份、大北农、傲农生物、巨星农牧、罗牛山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同比增幅分别为122.3%、132.8%、141.1%、192.1%、156.2%。   从预期出栏量完成度来看,温氏股份、牧原股份较好完成2021年初制定生猪出栏目标。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上升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典型的&quo;小企业,大市场&quo;的特点。虽然目前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但行业集中度较低,大规模猪企的数量偏少。 以生猪出栏量作为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标准,2017-2021年,中国13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5.5%上升到2021年的14.6%,上升了9.1个百分点,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集中度虽然比较低,但是近年来不断上升。   新希望营业收入遥遥领先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中,新希望营业收入高居榜首,营业收入达到1004.19亿元;牧原股份、温氏股份营业收入次之,分别为807.74亿元和558.74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天邦食品、温氏股份位于行业前三名,净利润分别为18.25亿元、10.02亿元和8.8亿元。来源:前瞻网
    阅读(244)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3-02-25
    生猪产业是农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农垦生猪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逐步提高,生产方式加速转变,质量效益显著增强,产业地位大幅提升,从最初的自食自给到如今的专业化、商品化生产,从小规模低水平粗放养殖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经营,从依赖于种植业的副业发展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门类,并日益成为农垦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和农垦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增长点。 回顾70多年来农垦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考察其发展脉络、演进路径,总结其发展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农垦事业的优良传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农垦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次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垦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发展特点、时代背景、政策环境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尝试对其中取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对今后农垦生猪产业发展应关注的重点任务做了初步分析判断。 一、农垦生猪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垦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农垦生猪存栏、出栏及猪肉产量在1949年分别仅有0.17万头、0.08万头和0.01万吨,到2021年分别达到995.89万头、1363.67万头和119.59万吨,与1949年相比,分别增长5857倍、17045倍和11958倍,年均分别增长15.62%、18.58%和21.45%。见图1。 回顾70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农垦生猪产业主要经历了缓慢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快速稳定发展阶段(1978—1997年)、高速跨越发展阶段(1998—2012年)、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阶段(2013年至今)。 (一)缓慢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 建国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为解决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同时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要求“以粮为纲&dquo;“大办农业,大办粮食&dquo;,在农业生产中表现为以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主的高度单一的产业结构,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种植业之外的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十分缓慢。在农垦系统,受“以粮为纲&dquo;思想影响,加上照搬苏联国营农场经验,存在单一追求粮食生产,轻视、弱化林牧副渔其他生产等问题。1949—1957年,农垦生猪产业筚路蓝缕,艰苦起步,9年间全国农垦生猪出栏量累计仅有27.6万头,猪肉产量累计不足2万吨。1958—1960年“大跃进&dquo;期间,全国农垦生猪生产有较快增长,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由21.91万头、1.22万吨增长到50.80万头、1.98万吨。1960年10月1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同志在牡丹江农垦局的讲话《关于国营农场几个根本制度的商榷》中提到:“农场的经营方针,我想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即‘以粮为纲,农牧并举,多种经营&squo;。……因此农场发展畜牧业,不仅为了提供肉食与畜禽产品,以满足国家出口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从畜禽身上取得粪肥,有了发展的畜牧业才有农业的丰收……&dquo;1961—1962年,由于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高指标建设,加上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粮食减产,饲料匮乏,农垦生猪生产严重受挫,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降低到28.31万头和1.37万吨;面对这种困局,1962年农垦系统根据中央确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quo;的方针,对国营农场进行了整顿,全面总结了经验教训,有计划按比例安排生产,改进农场经营管理,生猪生产得到恢复发展。1963年3月19日,农垦部召开各省(区)农垦工作座谈会的报告《农垦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的方针任务(修改草稿)》在阐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方针任务中指出:“正确地开展多种经营,多种经营中要特别重视发展畜牧业生产。近两年许多农场有忽视畜牧业的倾向,为了促进农业发展,现在要将畜牧业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dquo;1966年,农垦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79.87万头和3.84万吨,分别比1963年增长1.24倍和1.39倍。1977年底,国务院召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农、林、牧结合,种植业与饲养业并重。……要大力发展养猪业,到一九八〇年全国农场养猪一千万头,实现一人一头。&dquo;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影响以及“三年自然灾害&dquo;等冲击,这一时期农垦系统包括养猪业在内的畜牧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在曲折中缓慢发展,全国农垦生猪年末存栏量474.61万头、出栏量231.47万头、猪肉产量12.67万吨,分别比1967年增长1.63倍、1.22倍和1.40倍。 (二)快速稳定发展阶段(1978—1997年) 1977年年底至1978年年初,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强调办好国营农场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农垦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农垦系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dquo;的方针和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0年3月,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加速发展畜牧业的报告》,开始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1981年2月26日,农垦部出台《关于稳步发展养猪的通知》,要求国营农场“一定要把生猪生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dquo;“发挥国营农场在养猪业上的优势&dquo;“为增加市场肉食供应,稳步发展养猪业起积极的作用&dquo;。1982年2月24日,农垦部生产局出台《关于发展农场畜牧业几个问题的意见》,指出“多年来,养猪一直是农场畜牧业中产值最大、饲养最普遍的家畜&dquo;,要求调整与发展养猪业,健全生产责任制,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除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养猪业等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落实畜牧业发展政策外,农垦系统还对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级的改革试验探索,实行了财务包干和“两包三定一奖赔&dquo;办法,建立和完善了以职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提倡职工家庭养猪,并在仔猪、饲料和防疫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试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提高畜牧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水平,大大调动了农垦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农垦生猪生产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发展。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实行了三十多年的生猪派购制度,允许生猪自由上市,自由交易,随行就市、按质论价,生猪市场完全放开后,对生猪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以肉蛋奶等畜产品为主要产品、猪肉供给为重点内容的“菜篮子&dquo;工程,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重点扶持、集中建设了一大批以国营、集体农场和专业养户为主的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集约化养殖场。农垦系统抓住这个契机,以“菜篮子工程&dquo;为统领,发展了一批良种、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冷藏、储运、营销配套的,牧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和经济实体,并使之进入全国性大市场,实现生产要素、商品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市场配置,农垦生猪产业基本实现了由附属于种植业的自给性生产为主向相对独立产业格局下的商品化生产的转变。1992年以后,农垦系统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完善经营机制,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农垦生猪快速稳定发展,猪肉产量大幅提升。到1997年,全国农垦生猪出栏量累计达到619.27万头,比1978年增长1.42倍,年均递增4.77%;猪肉产量达到49.1万吨,比1978年增长2.41倍,年均递增6.67%。 (三)高速跨越发展阶段(1998—2012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转变养殖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2006年6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要求农垦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提高生猪等大宗优势畜禽的养殖水平,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全面推行高效、生态、健康的标准化、规模化集成养殖技术。农垦系统立足我国现代农业特别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改善环境为主线,实行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以畜牧高产攻关示范点、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提升养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生猪产业呈现高速发展势头。1998—2012年,农垦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分别由617.08万头、48.78万吨跃升至2205.87万头、173.50万吨,分别增长2.57倍、2.56倍,年均分别增长9.53%、9.49%,生猪出栏量分别在2005年、2011年突破1000万头、2000万头,猪肉产量也在2006年跨越100万吨大关。 (四)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阶段(2013年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垦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5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农垦系统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坚定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这一阶段,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生产结构、种养结构、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紧缺、环境制约、成本攀升、疫病风险、市场波动、质量安全等问题明显增多,特别是2014年以来的养殖环保高压,2018年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以来的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出现,我国生猪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dquo;的压力持续加大。作为农业“国家队&dquo;,示范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中央赋予农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农垦生猪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榜样,蹚出路子。 2013年后,受近年来猪周期下行、环境规制及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农垦生猪生产由高速增长转为下降趋势,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分别由2013年的1313.48万头、2109.42万头、165.68万吨降至2021年的995.89万头、1363.67万头、119.59万吨,分别减少24.18%、35.35%和27.82%。近5年来,农垦生猪生产虽加快恢复,但产能至今仍未恢复到正常年份2017年的水平。 二、农垦生猪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70多年来,农垦生猪产业积极转变生产方式,持续加强养殖及种猪繁育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化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技术应用水平、绿色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加速提升,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和加工企业,对于保障国内猪肉供给、示范区域生猪产业发展、推动垦区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农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农垦历来重视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的示范推广,机械养殖、人工授精、配合饲料、大群密养、定量饲喂、早期断奶、瘦肉型猪生产等一大批生猪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养殖工艺、生产体系率先在农垦系统试验推广、集成应用。农垦始终在用科技创新撬动发展杠杆,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引领新方向。 (二)始终坚持装备支撑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国营农场在创办之初,国家为其定位就是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向农民示范。几十年来,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走在全面前列。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农垦系统就首先在全国兴办了一批机械化猪场;改革开放以后,农垦系统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工厂化养猪工艺、技术和设备;进入新世纪以来,农垦系统又大力推动养殖企业自动化、物联化、智能化设施与装备升级改造,实现从“人工喂养&dquo;传统模式到“人管设备、设备喂养&dquo;现代模式升级,加快“机器换人&dquo;步伐,为引领支撑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始终坚持规模生产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农垦从一开始就是有别于分散的小农经济而实行规模化生产的,在1952年9月10日农业部直属国营农场工作会议总结中就明确提出,“国营农场是在国有土地和生产手段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行大规模集体化、机械化的生产&dquo;,规模化特征突出是农垦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传统优势。2021年,农垦系统共有规模化养猪场1893个,生猪规模化养殖量759.7万头,规模化养殖比例达7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 (四)始终坚持标准引领 标准化生产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1952年,当时的国营农场在《国营机械农场农业经营规章》中对农林牧业各业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原则要求;1981年,在原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畜牧业生产规章(草案)》中再次强调了实行标准饲养;2005年后,农垦系统又率先实施养殖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dquo;认证工作,开展了以建立完善设施现代化、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员工专业化等标准化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并结合畜牧高产攻关、农业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行动,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着力增强农垦生猪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五)始终坚持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不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行农工商综合经营,还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垦系统始终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不断提高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进展,做出了良好示范。生猪产业主要垦区、重点企业,如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农垦,大多围绕生猪养殖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了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生产、技术服务、屠宰分割、冷链配送、直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三、农垦生猪产业发展建议 谋划农垦生猪产业发展蓝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持续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农垦生猪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品牌化、安全化产业形态更加完善,供给保障水平、生产生态效益、产业融合效率更加突出,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对全国生猪产业的稳产保供能力和引领示范作用全面加强,资源掌控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垦生猪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促进农垦生猪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落实农垦生猪产业发展任务,建议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在扩能增量上下功夫。农垦生猪产业在全国虽然作用大、地位高,但其体量不大、份额不足,始终是其短板,要在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必须在“量&dquo;上狠下功夫,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拓存量、创增量,保规模才能稳供应。 (二)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安全化水平,探索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新模式,推广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新技术,打造绿色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三)在体制机制上推创新。探索多元主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产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探索不同垦区、企业、垦区内外以及不同所有制之间开放合作新机制、新形式,推进资源整合。加强协调协作,构筑农垦生猪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推动农垦生猪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从传统生产向融合发展转型。做强做优农垦国有经济,并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来源:海南农垦报社王亚辉桂丹杨雅娜叶瑞云
    阅读(133)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3-02-25
    每年的2-3月份是屠宰企业集中冻品入库时间,主要是因为猪价降至年内相对低位,入库成本较低。但今年南北方企业入库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猪肉消费习惯不同是导致入库量变化最根本的因素,另外屠宰能力、经营模式亦影响企业的入库行为。随着猪价逐渐起底,企业入库成本抬升,冻品库容率或增速放缓,鲜销率逐渐增加。 1.今年北方屠企入库操作多于南方 2023年春节过后猪价磨底但下探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14.0元/公斤之上,主要原因是屠宰企业冻品入库数量增多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图1显示,屠宰企业入库具有明显的南北方差异,北方冻品库容率明显高于南方,尤其是集中入库阶段。截止到2月16日,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市场平均冻品库容率增至25.87%,较1月增加3.13个百分点;以四川为代表的南方市场平均冻品库容率为2.67%,较1月仅增加0.22个百分点。山东及四川库容率相差23.2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猪肉消费习惯不同,导致其屠宰能力及经营模式的不同。 2.南北方猪肉消费习惯差异是入库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根据卓创资讯对2022年各省市热鲜肉消费占比情况调研发现,南北方差异性较为明显。以湖北为分界线,湖北以南市场热鲜肉消费占比基本达6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等地热鲜肉消费占比达90%;而湖北以北市场猪肉消费占比均在40%以下,主要是冷鲜肉消费,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热鲜肉占比不足20%。因此南方居民主要消费热鲜肉,企业则无入库的必要性,猪肉订单多数走农贸市场渠道;北方屠企逢低入库,逢高出库,商场、超市等渠道较多,且渠道有一定利润,因此猪肉消费习惯差异是企业入库量多少的决定因素。 3.屠宰企业的屠宰能力亦是入库的基本条件 以山东、河南为代表的北方市场,其屠宰企业屠宰量明显高于南方,且分割能力较强,而南方部分地区甚至无基本的分割设备,入库需具备分割条件,且多数南方地区中小体重猪源送往河南、山东等地屠宰,本地入库,增加本地分割数量;同时多数屠宰企业库容量较大,因此北方屠宰能力及条件均强于南方,为入库提供了基本条件。 4.南北方屠宰企业的经营模式亦影响入库情况 北方屠宰模式以“自宰&dquo;为主,南方屠宰模式以“自宰+代宰&dquo;为主。据卓创资讯数据调研,2018-2022年屠宰企业自宰比例降后增加。2022年屠宰企业自宰比例为20.40%,较2021年降低2.30个百分点,代宰比例为79.60%。2023年年初原料成本低位,且鲜销市场疲软,屠宰企业逢低入库,逢高出库,通过存储时间换取价格上涨空间。而南方企业代宰比例较高,无入库的条件和能力,因此经营模式的差异亦对入库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屠宰企业的分割入库具有南北方差异,北方入库量高于南方,主要由于消费习惯、屠宰能力、经营模式的差异性。现阶段,猪价磨底,北方的分割入库对猪价有一定支撑作用,但随着二次育肥热情的高涨,原料成本抬升,企业入库数量或减少,冻品库容率或增速放缓;鲜销市场或逐渐恢复,届时业者可多关注鲜销率对猪价的影响力度。
    阅读(164)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2-23
    2022年全球粮食价格依旧高位运行,粮食上涨幅度格外突出,跌幅也同样突出。回看今年国际粮食市场,风风雨雨过后,国际粮价回吐年内涨幅,涨跌几乎归零。   国际粮价暴涨暴跌   今年以来,由地缘政治、极端天气、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全球粮食供应链不确定因素上升,构成了粮价上涨的风暴。   在世界两大粮仓爆发冲突后,市场普遍担心会供应紧张,尤其关系到小麦和玉米两大谷物,从价格的反映上足以看出。俄乌冲突后,国际小麦连续四个月保持上行,而且创下了从年初到历史高点1363.5美分/蒲式耳的80%的巨大涨幅。玉米大豆亦是如此,上涨幅度达分别达40%和32%。   而在下半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趋势扭转,主要因为从全球供需情况来看,全球库存充足且供应不断向好,加上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各粮食品种价格近乎回至年初水平。   随着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颁布出口禁令,粮食市场聚焦在大米上,大米涨价预期升温。由于市场对供应突然中断的担忧,各国都在努力备货,扩充大米储备,全球前三大大米出口国大米价格悉数上涨。   联合国食品价格指数同样显示,全球粮价曾在3月达到历史高位,而11月已连续第八个月下降至略高于一年前的水平。但大米却在小麦玉米跌势中上涨2.3%。   虽然粮食价格已大幅回落,但仍高于疫情前的粮价水平,全球粮食市场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据世界银行预测,2025年之前食品价格将持续上涨。2022年食品价格将增长18%,这一涨幅在2023年将下降6%,2024年将稳定下来。但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如果能源和化肥价格在2023年和2024年不能像预期那样缓和,粮食价格可能会“明显&dquo;上升。   国内粮食价格走势   粮价是百价之基,关系国计民生。2022年国家密集部署粮食市场,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突出“稳&dquo;字,确保稳产保供,稳住“三农&dquo;基本盘。   2022年国内农产品涨幅相对温和,小麦上涨幅度较大,高位波动,价格普遍在1.6以上,最高一度突破1.67,位于历史高位水平。华北玉米今年最高也突破1.6,大部分时间在1.4左右。稻谷价格整体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受南方高温干旱影响,优质品种价格突出,根据品种特点1.5-1.8左右。   期货方面,截至12月6日,强麦主连上涨15.48%,盘中最高3756元/吨;玉米期货主连年内涨幅5.84%,年内最高3046元/吨;粳米期货主连年内涨幅1.99%,盘中最高3622元/吨;豆一期货主连年内下跌4.87%,年内最高6443元/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dquo;。这是高层再次强调国家粮食安全,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行和不确定性,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接下来,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会定调明年粮食生产大局。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阅读(129)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2-23
      近日,麦当劳向美国法院起诉几家头部养猪企业合谋控制猪肉价格。   诉讼文件显示,麦当劳公司称猪肉价格在过去的大约14年内被固定,导致麦当劳在这段时间内为香肠、培根和火腿支付人为的高价。   被告包括ClemensFoodGoup、HomelFoods、JBSUSA、SeaboadFoods、SmihfieldFoods、TiumphFoods和Tysonfoods几家养猪头部企业和农业数据公司AgiSas。   麦当劳称,这几家公司控制了80%以上的猪肉批发市场。这些猪肉生产商通过与竞争对手商定限制生产来提高和稳定猪肉价格。而AgiSas公司则承担了交换有关价格、产能、销售量和需求的详细的、竞争敏感的、严密保护的非公开信息的环节。   这不是第一次   今年早些时候,JBS和史密斯菲尔德就曾为类似的诉讼达成和解,承认他们与其他几家公司合作,人为地抬高猪肉产品的价格。为此JBS支付了2450万美元的和解费,而Smihfield支出的和解费则超过7700万美元。   在2018年提起的另一起猪肉价格垄断诉讼中,史密斯菲尔德同意支付8300万美元,JBS支付1300万美元以解决类似指控。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阅读(157)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2-23
    德国《明镜》周刊12月3日文章,原题:“我们的猪圈不是动物园,我们要靠它生活&dquo;达格玛和安德烈亚斯&middo;克林盖勒家的一只猪仔,母乳哺育4周后,重量竟达7.5公斤。一般情况下,它们不足6公斤。农场的女主人从箱子里抓起这只小猪,将它像奖杯一样高高举起。令人兴奋的数字还有:690头母猪平均每窝产子14头,而不是过去的12头。   2008年,这对农业工程师夫妇投资300万欧元在下萨克森州建造了这个猪圈,并使其面向世界市场:优化成本,不浪费饲料。他们努力践行“花较少的钱,卖出更多的猪肉&dquo;。但那段时间,所有人都在谈论动物福利,克林盖勒一家“就像恶人一样&dquo;,喋喋不休地强调“效率&dquo;的必要性。达格玛表示,让猪圈对猪仔们更友好些,她没有异议。她说:“但总得有人付钱给我们,我们的猪圈不是动物园,我们要靠它生活。&dquo;   新的动物福利法规定,母猪在受精和分娩数周后,不得再被挤在狭窄的金属网格中间。要做到这一点,这对夫妇必须改建猪圈,满打满算也需要5年时间。安德烈亚斯认为,这在经济上不可行。如今,由于饲料成本是两年前的两倍,能源是5倍,农场亏损严重,每头猪仔约亏15欧元。目前,几乎无人能负担得起绿色食物,消费者越来越转向廉价肉类。   达格玛不确定她是否还能将农场传给孩子们,他们的3个孩子都在大学学习农业。如今的农户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局,贸易商不想承担高通胀和动物福利带来的额外开支。   养猪户的情绪非常低落,在过去十年,德国的养猪场数量几乎减半,近来的成本上涨和猪瘟又雪上加霜。因国家缺乏畜牧业的政治改良计划,连那些早就为动物修建室外圈栏的养猪户们也不得不放弃。   德国绿党的农业部长杰姆&middo;厄兹代米尔属于行动派,如果消费者和零售连锁店都不愿意为动物福利买单,他必须调集必要的资金。从2025年起,每年应有超过1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为牛、猪和家禽增加空间、新鲜空气和户外活动,该支出到2040年将逐渐增至每年36亿欧元。圈栏的建设只是最小的一部分,80%的费用会花在农场的日常运营上。来源:环球网
    阅读(140)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2-23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1日消息,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听取业内专家和部分市场机构意见,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专家指出,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下跌,主要是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年底生猪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专家认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处于总体合理区间、不存在产能过剩情况,市场消费偏弱是暂时的,养殖户无需过度担忧。专家建议,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节奏、不恐慌性出栏,保持生猪产能基本稳定;猪肉加工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库存,扩大市场需求,共同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将继续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必要时采取收储等储备调节措施,促进生猪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阅读(158)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1-30
    今日加勒比报道,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全球粮食进口成本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94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0%。但根据最新的《粮食展望》报告,由于粮食价格上涨和各国货币对美元贬值,预计全球粮食进口成本的增长速度将放缓。   俄乌两国小麦出口量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0%。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不过现在粮价已有所回落。低收入国家的粮食进口成本基本保持不变,但进口量较去年减少了10%,表明低收入国家粮食获取问题日益严重。为减轻低收入国家粮食进口成本飙升带来的负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个月批准了一个新的“粮食冲击窗口&dquo;,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融资。
    阅读(136)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1-30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新一代模块化遗传育种智能计算机仿真模拟Blib平台,为作物育种方法和育种流程的比较和优化、生物信息和遗传大数据的有效育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用的模拟预测和决策支持计算机工具,相关研究结果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20SR123853),并于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学通讯(CommunicaionsBiology)》上。   育种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不同育种家采用不尽相同的育种方法,理论上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方法的育种成效是十分困难的。采用模拟预测方法可以建立较为真实的遗传模型,在育种家进行田间试验之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提高育种过程中的预见性。计算机仿真模拟工具研发是开展模拟研究的前提。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适合于所有二倍体物种(或减数分裂行为与二倍体相似的多倍体物种)的通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平台,称之为Blib。平台能够处理目前已知的所有遗传模型,包括细胞质信息、细胞核基因组信息、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模型、遗传连锁、突变、雌雄配子育性等;可以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遗传和育种群体,包括自交群体、杂交群体、随机交配群体、无性系繁殖群体;有选择群体、无选择群体等等。基于Blib平台,开发了适宜于特定物种、特定育种方法、特定遗传现象的各种应用程序和模块,进而模拟优化遗传育种方法,对特定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进行预测。这些模块能够将大量的遗传信息与育种家的育种需求结合起来,供育种家在开展田间试验之前模拟预测不同的杂交和选择方案,比较不同育种方法的优劣,设计最优的育种亲本和育种方案,育种过程中获得实时决策,最终实现遗传研究、分子设计与传统育种的有机结合。Blib平台及其应用模块为即将到来的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决策的育种4.0时代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阅读(143)
    评论(0)
    阅读全文>
  • 发布时间:2022-1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1月16日上午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后一段时间,虽然猪肉市场仍处于消费旺季,但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已连续多月回升,市场供应会相应增加;特别是我们监测到,近日养殖户出栏节奏趋于正常,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也已开始陆续出栏,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总体判断,今后一段时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形。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来源:国家发改委】
    阅读(160)
    评论(0)
    阅读全文>
352条记录 第7页 首页 56789 36
 跳转至
联系我们

武汉家家乐饲料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

网址:http://www.whjjlfeed.com/

         http://www.jjlsl.com/

邮箱:info@jjlsl.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