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
发布时间:2018-10-23比利时非洲猪瘟确诊病例9日增至70例,当局指本轮疫情暴发或因“病从口入&dquo;。 据比利时联邦食品安全局当日通报,自9月13日比利时南部瓦隆区卢森堡省埃塔勒地区确诊两头死亡野猪感染病毒,近一个月共确诊70起病例。 比利时媒体援引瓦隆区农业大臣办公室的话说,确诊病例全部来自630平方公里的疫情隔离区。迄今研究机构共对隔离区内99头死亡野猪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70头野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 报道称,研究机构还对隔离区外27头死亡野猪进行了检测,结果无一起感染病例,表明疫情尚未从隔离区向外扩散。作为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前非洲猪瘟在欧洲多见于中东欧国家;9月13日埃塔勒地区确诊两起病例后,比利时成为第一个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西欧国家。 对于为何遭非洲猪瘟殃及,比利时《标准报》早前援引联邦食品安全局发言人的话说,当局倾向于“病从口入&dquo;,即有人将遭到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食物带进比利时,进而被觅食的野猪吃了进去,导致体内感染病毒。 目前为防疫情进一步蔓延,瓦隆区规定10月15日之前严禁在疫情隔离区狩猎,且不允许向野生动物投喂食物,同时要求生猪养殖场加强防范,特别是防止野猪窜入。 另一方面,比利时当局此前扑杀了隔离区猪场的4000多头生猪,谨防疫情从野猪向生猪扩散,为此比利时政府和欧盟均承诺向受影响的猪场提供补偿。
-
发布时间:2018-10-09海关总署微信公号10月8日消息,8月31日,保加利亚官方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紧急通报,保加利亚瓦尔纳州(Vaa)发生1起野猪非洲猪瘟疫情。为保护我国畜牧业安全,防止疫情传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公告如下: 一、禁止直接或间接从保加利亚输入猪、野猪及其产品,停止签发从保加利亚输入猪、野猪及其产品的《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撤销已经签发的《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启运的来自保加利亚的猪、野猪及其产品,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禁止寄递或旅客携带来自保加利亚的猪、野猪及其产品入境,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四、途经我国或在我国停留的进境船舶、航空器和铁路列车等运输工具上,如发现有来自保加利亚的猪、野猪及其产品,一律作封存处理,且在我国境内停留或者运行期间,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启封动用。其废弃物、泔水等,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不得擅自抛弃。 五、对边防等部门截获的非法入境的来自保加利亚的猪、野猪及其产品,一律在海关的监督下作销毁处理。 六、凡违反上述规定者,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七、各地海关、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密切配合,做好检疫、防疫和监督工作。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特此公告。
-
发布时间:2018-09-29猪是杂食动物,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它们需要纤维、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膳食才能茁壮成长,因此饲料在养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干料、液态料,哪个更合适?在我看来,猪似乎更喜欢吃液态料。对于人类来说,吃干粮喝开水总是不如吃菜喝粥来的舒服,这个道理同样适于动物界。 不难看出,液态料饲喂系统运行期间,发酵是液态料饲喂的核心理念,也是液态料饲喂系统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发酵这一过程,给采食液态料的母猪、仔猪、育肥猪带了积极的影响。 一、液态料饲喂对母猪的影响 像所有动物一样,猪必须不断获得清洁的新鲜饮用水,通常干猪饲料只含有15%的水分,而这些水分以及水质远不能满足母猪的饮水需求,尤其是哺乳期的母猪。 而母猪作为繁育后代的基础,若营养和水分缺失,会致使哺乳母猪的采食量难以满足产奶的需要。易出现产奶量减少、体况严重下降、再发情时间延长,进而使母猪淘汰率上升。液态料饲喂的高效之处,便在于其提供营养的同时提供了水分。液态料可以提高哺乳母猪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其生产性能。 尤其是妊娠母猪采用液态饲料,因饲料体积大,使胃有一种饱腹感,可保持妊娠母猪的安静;并且液态料混合均匀,改善了适口性,从而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二、液态料饲喂对断奶仔猪早期的影响 仔猪出生后由哺乳母猪喂养母乳,可口、营养高、易消化。断奶后突然与母亲分开,给予无液的干饲料,从喝母乳到吃饲料,产生仔猪断奶应激现象,是每个猪场都会面临的问题。此时仔猪的消化系统未充分发育成熟,仔猪面临着食欲下降、掉膘、腹泻等挑战。这种突然的转变,不仅在于干饲料的味道和质地上的不同,还在于饲料干燥及很难吞咽,仔猪不可避免地进入适应调整期,结果是进食量达不到最佳值,甚至生长速度略有下降。所以仔猪断奶过渡得好不好,对其后续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而液态料饲喂是公认的能有效降低仔猪断奶应激的做法,市场上的液态料饲喂系统,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猪场的效益;满足了“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的营养需要&dquo;这个饲喂断奶仔猪的目标;同时减少了断奶对仔猪的生长抑制,最终减少成本,增加收入。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得到解释。 三、液态料饲喂对育肥猪的影响 很早之前,我们的先辈遵循了动物的饮食习惯,采用青草、蔬菜这类天然养猪饲料喂猪。事实上,猪体重的1/2~2/3是水,获得足够的水,对猪的健康和生长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鼓励液态料饲喂的原因。另外液态料能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相对干饲料而言,液态料的原料粉碎粒度要小得多,因而增加了接触消化酶的表面积,从而加速了消化酶的渗透,提高了饲料原料中酶的活性。液态料还可改变日粮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构成,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重要作用,相比比干饲料系统,液态料饲喂系统下,育肥猪更快地达到屠宰体重。 在猪的育肥阶段,液态料饲喂系统中可以大量采用廉价的非常规饲料原料,如液态氨基酸、酶和食品工业副产物(如淀粉加工副产物、啤酒副产物、马铃薯加工副产物等)。由于猪对干物质的消化率提高,向环境排放的氮、磷减少,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就饲喂效果而言,其提高了采食量和日增重,改善了饲料效率和猪体内环境。研究表明,猪采食液态饲料的速度显著高于颗粒料和粉料。 试验表明,液态料的采食速度为0.494g/s,粉料的采食速度为0.245g/s。食槽停留时间短,减少了猪群之间的争食,均匀了采食量。
-
发布时间:2018-09-29如果说有哪个农产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dquo;的能量,恐怕其中之一就是猪。自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等地先后发生疫情。 9月17日,安徽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宣布启动非洲猪瘟疫情Ⅰ级应急响应,并指出当前安徽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同一天,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仿佛蝴蝶的翅膀,非洲猪瘟即将在生猪产业掀起一场风暴。 关于非洲猪瘟疫病疫苗等问题,来听听中国农科院有关专家说了啥。 “疾病,是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提高的最大限制因素。猪群健康成为成败的关键。&dquo;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说,“一个猪场如果三年发一次病的话,还能扛得住;如果每年都发病,它就要倒闭关门了。&dquo;在疾病面前,我们更多的是依赖药物和疫苗。遗憾的是,目前全球都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 “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制非洲猪瘟疫苗,用过各种技术手段,但都不理想。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是由病毒的特性决定的。&dquo;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新说。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元介绍,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及相关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唯一成员,其基因组为单分子线性双链DNA,大小170-193kb;平均A+T含量为61%-62%;编码150多种病毒蛋白,超过一半功能未知;基因组末端是一个发夹环结构;是高度可变的多基因家族区。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多变,有24个基因型。就像一条滑溜溜的鱼,以人们目前的知识和工具,还抓不到它。 李国新说:“一个优秀的疫苗,要安全、无副作用,同时要激起有效的免疫应答。也就是说,既要低毒又要高效。&dquo; 孙元表示,目前有报道的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不能对强毒株提供免疫保护,核酸疫苗只能提供部分保护。应深入解析病毒毒力相关基因和免疫保护性相关抗原,加强研制基因缺失疫苗和弱毒疫苗,解决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效力等问题。 研发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是,生猪健康问题不止于此。 “小规模一条龙生产是我国许多猪场疫病控制困难、生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dquo;王立贤认为,养猪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生物安全则是防控疫病、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措施。 “其中猪场的布局、工艺选择与猪群的健康、生物安全密切相关。如果一开始就设计不合理,即使每天冲洗、消毒,也无法从源头上控制疾病。&dquo;在王立贤看来,猪场环境是决定猪生命质量安全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也关系到未来15-20年养猪的效率。 他建议,小规模一体化猪场逐步改为专业母猪场或保育育肥场;小规模母猪场由传统的按周生产改为按批生产。 要想严控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环节,孙元建议,要主动监测,对屠宰场、冻肉、肉制品厂、交通要道等进行定点监测;禁止感染区和风险区内猪的移动,严防疫情扩散;对周边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检疫监管和宣传培训;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水平,严禁使用泔水饲喂等。 他也介绍:“目前我国非洲猪瘟检测和诊断技术是没有问题的。&dquo;
-
发布时间:2018-09-29“昨日,大连大豆、豆粕期价表现喜人,市场上一批长期看好大豆、豆粕期价的投资者‘喜形于色&squo;,就是不知道这上涨行情能否持续?&dquo;虽然昨日下午闭市后郑州秋雨绵绵,但很多期货投资者并没有急于回家,而是聚在一起热烈地进行复盘与行情预测的讨论工作,很多投资者针对豆粕期价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咨询。 油粕套利资深人士小徐认为,目前来看,中美经贸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性解决,我国大豆进口成本增加已成定局,但这可能是暂时的,大豆进口成本的增加能否奠定大豆特别是豆粕期价的牛市基础仍需观察。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去年全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接近9600万吨。今年1至8月,受中美贸易问题多次出现反复的影响,虽然我国进口美国大豆减少,但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增幅较大,因此今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还没有出现明显下滑,市场供应充足。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为6200万吨,同比减少2.1%,进口均价为每吨2780.5元,同比下跌2.6%. 仔细分析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增减与国别的情况可以发现,每年的四季度和与次年的一季度大豆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量的比重在50%左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我国大豆进口量明显下降,比如2月份进口量为542万吨,同比下降2.1%.今年2至5月我国大豆进口量逐渐回升,如5月份进口量达到了969万吨,同比增长1%.随后由于国内库存高企,进口商减少了采购量,今年5至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如7月进口量为801万吨,同比下降20.6%.不过,今年8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再次回升,当月进口量为915万吨,同比增长8.3%. “目前,中美贸易问题仍在不断发展,双方互相加征关税的范围再度扩大。在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以后,进口商必然会扩大从巴西等国进口大豆的数量,但当前巴西大豆可供出口的数量已经不多,未来我国大豆进口商必须找到新的供应货源。在这种情况下,预计未来数月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会趋于下降。&dquo;小徐认为,未来我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这将支持豆粕期价继续走高。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9月初发布的《中国油脂油料市场供需状况报告》中预计,2018/201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600万吨,较上年度预测的9500万吨进口量减少9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自3月份中美贸易问题出现后,尤其是我国决定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后,美豆进口成本明显增加,进口数量明显减少。今年1至8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77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139万吨减少361万吨,减幅为31.7%. “大家不能只看到大豆供应减少对价格的影响,还应该看到国产大豆产量的增加、豆粕需求的替代以及生猪养殖利润下降等对大豆和豆粕价格的不利作用。&dquo;大豆、豆粕贸易与投资商王富生说,美国大豆价格近期加速下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加征关税对价格的利多支持。与此同时,近年来国产大豆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国产豆已进入油厂榨油,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一部分植物蛋白原料。另外,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多地发生,生猪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预计也会减少,豆粕饲用需求下降的概率较大,当前市场价格还没有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做出明显反应。更令引人关注的是,国内棉粕、花生粕资源丰富,在豆粕价格高企以后,市场替代现象也会大量出现。 另据了解,中美贸易问题仍在寻找解决方法,近期这个因素仍会左右国内大豆、豆粕等价格的涨跌。昨日,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称,什么时候能够重启中美高级别经贸磋商完全取决于美方的意愿。王受文表示,中方对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经贸分歧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是要想让谈判磋商有效果,必须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现在美方采取了如此大规模的贸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这种情况下谈判怎么进行?它不是一个平等的谈判和磋商。第二,谈判、磋商一定要有诚意,遵守诺言。中美高级别的磋商已经进行了四轮,这些磋商取得了不少共识,双方甚至发布了联合声明,但是美方出尔反尔,抛弃这些共识,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这使得谈判没法进行下去。所以,只要有诚意,只要在谈判中平等相待,遵守诺言,谈判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
发布时间:2018-09-29秋风送爽,猪肉的消费旺季又到了。今年猪肉价格一直偏低,但近一个季度来步步高涨,几乎每月上一个台阶。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9月21日、24日分别发布,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以及呼和浩特市各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截至目前中国已公布21起非洲猪瘟疫情。 尽管中国很早就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消费国,但每年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合法的猪肉进口,在国内外猪价差异明显的时候,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走私。 在8月24日,广东海警三支队在琼州海峡附近海域查获1艘涉嫌走私铁壳船,当场扣押涉嫌走私鸡爪、猪脚、猪耳朵、猪肚、猪舌等冻品300余吨,案值超千万元人民币,查获涉案人员6人。据统计,自4月25日到5月25日,全国共计破获6起走私肉案件(其中4起为特大走私肉案件),涉案走私冻肉共计1.5139万吨、走私生猪5万头,累计案值近6亿元。 中国政府无疑会下大力气,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来打击走私。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称,猪肉进口需要出口国检验检疫及国内报关检验检疫。一般情况下,疫情通过正规进口传染的概率极小。走私这种非法行为将会严重冲击国内的生猪养殖行业。 值此中国正遭遇非洲猪瘟、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来自国外的冻猪肉、猪杂碎进口数量及格局,将会随之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中国的猪肉进口格局变化 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9年保持猪肉净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冻猪肉162万吨,同比增加1.1倍,为历史之最。 就进口猪肉的企业来看,有双汇、中粮肉食、金锣、雨润、众品、龙大等屠宰企业及肉食品企业。其中,进口数量最大的企业为双汇,2016年进口31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9.3%,接近五分之一。到2017年,中国猪肉进口数量回落为121.68万吨,同比下降24.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猪肉产量5340万吨,同比增长了0.8%。这意味着,2017年,中国的猪肉对外依存度仅为2.3%。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除了进口冻猪肉以外,还包括猪杂碎等副产品。2016年,中国进口杂碎量为133万吨。2017年为124万吨。 梳理历年来的猪肉进口数据可以发现,中国近年来的冻猪肉及杂碎进口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过程伴随着周期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在国内猪价上涨周期,冻猪肉及杂碎的进口会显著大幅增长。比如,2016年7月后,在本轮猪周期中,国内猪价进入下跌周期,国内外猪肉价差缩小,进口量也呈现周期性减少。 除了周期性因素以外,今年中国生猪养殖产业又遭遇连环“黑天鹅事件&dquo;事件,比如夏季高温、非洲猪瘟等,林国发预计,今年的猪肉进口,较2017年仍将会呈现周期性减少的趋势,冻肉和杂碎合计进口会在180万吨左右。 中国对猪肉产品进口有严格要求。比如,中国实行原产属地备案管理和生产加工企业审批备案管理制度。要求进口猪肉产品有本国或地区检验检疫证书,且该证书符合中方对该证书的要求,并且中方还会对每批次进口的猪肉产品进行检验检疫,进口猪肉产品还需要标明收货方等。 由于相关进口资质证书获得的难度较大,导致中国目前仅从约30个国家进口猪肉,主要的猪肉(不含猪杂碎等副产品)进口来源国为欧盟(15个国家左右)、美国、加拿大等。近年来,从巴西进口的猪肉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以2017年为例,中国冻猪肉主要从西班牙、加拿大、美国、丹麦、法国等国进口。按地区计算,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冻猪肉进口来源地。猪杂碎进口大体与冻猪肉进口结构相似。 有意思的是,自2012年以来,中国冻猪肉进口来源结构也在持续变化中。2015年,西班牙成为中国第一大冻猪肉进口来源国。受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的 影响,美国有较大概率跌出中国冻猪肉来源国前五,巴西则有望进入前五名单。 走私猖獗的背后 正规的猪肉进口之外,屡禁不绝的猪肉走私对市场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从国内外猪肉价差的视角来看,中国生猪/冻肉的走私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情况下,中国猪价上涨,走私量会出现增加;猪价走低,走私量就会减少。 据了解,在中国,猪杂碎及冻肉的走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两广地区的走私量大,此外广西及云南陆路边境,也有一定数量。走私肉也可能是国外超期处理的冻肉,冻肉已经达不到食用要求,最终被不法分子走私到国内。活猪走私主要集中广西陆路边境,云南陆路边境也有少量活猪走私。 以海关总署统一指挥的“磐石2018&dquo;专项行动为例,南宁海关联合南昌、宁波、武汉、重庆海关,在地方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一举打掉生猪、活牛走私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查扣现金240万元。经查,自2015年8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在越南购买生猪、活牛后由保货人将生猪、活牛经宁明、龙州等中越边境偷运走私入境,再运往江西、重庆、湖北等地销售给国内客户。 经初步统计,2015年8月至案发,该犯罪团伙偷运走私入境生猪约5万头、活牛约3万头,初估案值1.5亿元。 此外,由于海上监管比较困难,也一直以来是各类走私分子从事走私活动的主要通道。 海警办案人员称,非法走私冻品案件,一般会选择查缉比较困难的海上路径进行运输和装卸货,经过非法途径流入市场,不会有国家检验标志。 由于走私属于非法活动,只能大体评估其走私量。据行业普遍预估,在正常年份,每年冻猪肉及杂碎走私量在50万吨左右,猪价上涨年份甚至能超过100万吨。活猪走私每年超过10万头。 未经过检验检疫的猪肉或活猪走私,尤其是从有疫情的国家走私,不但会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更会冲击国内猪肉价格市场,甚至将疫情带入国内,影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 打击走私在路上 今年8月,中国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考虑到疫情将会在周边国家长期流行、不断扩散蔓延,且中国最初发现的疫情案例很大概率是由国外传入,这意味着在打击走私方面,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 日前《半月谈》刊文揭露,销售走私冻肉在业内已成为“潜规则&dquo;,虽然没有正规进口手续,但价格便宜,市场供需非常旺盛。 进口肉类的综合税率约为25%。以牛肉为例,每吨进口牛肉价值约2万元,以此计算,每吨走私牛肉即造成约5000元的税收损失,每货柜牛肉约25吨,税收损失约12.5万元。 从2016年开始,海关总署连续三年推进“国门利剑&dquo;联合专项行动。2018年,全国海关把打击冻品走私列为“国门利剑2018&dquo;联合专项行动工作重点之一。 海关总署官方网站显示,“国门利剑2018&dquo;一季度,广州海关连续破获三起案值超亿元的走私冻品大案,总案值达8.25亿元人民币,现场查扣涉嫌走私冻品近1800吨。 林国发表示,在国内,生猪养殖的成本高,原因有较高的饲料原料成本等。另外,中国的养殖水平较国际主要生猪生产国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了国内外猪肉存在价差,进而出现了走私行为。特别是在猪价上行的周期中,生猪的走私情况会更加猖獗。一些小作坊及餐馆为了节约成本,还是有动力使用走私肉的。 林国发告诉第一财经,走私是因为价差驱动,还会影响到国内的海关税收及产品增值税。即使在猪价弱势的时候,也有一定的走私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走私问题,除了海关等相关部门采取高压打击措施,还需要整个行业提供竞争力,降低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缩小国内外的价差。
-
发布时间:2018-09-212017年是国家政治粪污污染、环保污染力度最强的一年,很多的养殖场收到的文件是,粪污处理、化粪池以及养殖标准,而采购或者建设这些设备的成本相对也是高的,这就代表着,养殖成本的提高,搞养殖的门槛高了,市场淘汰了就出来了!很多养殖户都是小型养殖场,在这暴风骤雨中,无法支撑下去,污染、举报、环保文件、禁养,到最后的倒下,2017如此,2018年国家环境只会更重视! 养殖业环保治理是从2014年兴起的,此后各种政策频出。纵观各种政策,我们总结出养殖行业的环保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禁&dquo;:在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地区,包括一些教育、科技园区等,划定禁养区; 二是“限&dquo;:对南方一些水网密集、养殖量比较大的地区,承载力不够的地方禁限养; 三是“转&dquo;:把生猪养殖向环境承载容量较大的地区转移; 四是“治&dquo;:采取生态养殖、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治理畜禽粪便、治理环境污染; 五是“奖&dquo;:对养猪补贴遵循“规模越大补贴越多&dquo;的原则。 2015年“水十条&dquo;规定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年5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明确规定禁养区划分依据;2016年11月“十三五&dquo;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再次重申2017年底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目前大部分省市均出台了禁养区搬迁的时间列表。除四川、湖南还未公布明确完成时间,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预计于2018年底完成,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基本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关闭、搬迁。 海口市畜禽养殖“三区&dquo;规划 随着“禁养&dquo;政策的逐步加强,畜禽养殖产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的提升。2010年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标率很低,基本不足40%。随后几年虽然有所进步,但农户特定的分布及行为状态、政策强度不足,治理达标率的提高仍然存在一定困难。而今,通过强制性方式,划定禁养区强制搬迁、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达标要求提高,有助于整体行业绿色发展。同时,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环保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一般高达30-40%,倒逼农村散养逐步关停,行业会趋于环保做得比较好的龙头企业。
-
发布时间:2018-09-14昨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暂停使用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猪用饲料,详细信息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为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现就加强猪用饲料监管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饲料生产企业暂停使用以猪血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产猪用饲料。 二、本公告发布之日前已生产或销售的相关猪用饲料产品(包括半成品、残次品),饲料生产及销售企业应当按批次抽样送检。检测结果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的,可以继续销售;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饲料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召回产品,并在饲料管理部门监督下,对相关产品予以无害化处理。 三、养殖场(户)暂停使用相关饲料产品饲喂生猪。库存的有关饲料产品,待其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产品检测结果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后,可以继续使用。 四、已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省份及其周边省份的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泔水饲喂生猪;其他省份的养殖场(户),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饲喂生猪。 五、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组织做好辖区内饲料生产及销售企业相关猪用饲料产品的抽样检测工作。对确诊的阳性产品,要按照有关规定立即组织和监督有关企业做好产品召回、无害化处理和追溯排查工作,以及相关生产设施、场所、运载工具等的清洗消毒。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饲喂生猪的行为,要依法严格监管。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泔水全链条管理。 六、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农业农村部 2018年9月13日
-
发布时间:2018-09-11近日,多家生猪养殖公司公布了最新的销售简报。雏鹰农牧发布8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显示,公司8月份销售生猪20.36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99亿元。其中,商品肉猪销售量为10.91万头,普通猪销售均价为13.22元/公斤,环比上升7.74%,销售收入为1.54亿元。 牧原股份公告,8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12.6万头,销售收入为14.10亿元。8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3.21元/公斤,环比上涨7.66%。8月份,商品猪价格整体维持震荡上涨走势。 此前,天邦股份和温氏股份的销售简报也显示8月份商品猪均价有所回升。天邦股份8月份销售均价为13.67元/公斤(剔除仔猪价格影响后为13.51元/公斤),环比上涨11.35%。温氏股份8月销售商品肉猪198.42万头,销售收入为31.66亿元,销售均价为14.0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6.94%、27.97%、10.40%。 温氏股份8月31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下半年是我国传统的消费旺季,中秋等传统节日多,猪价从7月份回升至成本线以上,相对高点接近每斤7.5元。虽受8月初以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价有所回落,但仍在成本线以上。整体来看,受年内消费旺季的拉动,猪价有望平稳。如果疫情影响程度加大,则对猪价影响会加大。至于猪价底部运行时间,今年上半年的一波深幅下跌,猪价低点已是十多年来的低位,在低位运行的时间也比以往历次周期底部相比,本次运行时间更长。 东方证券分析指出,预计9月猪价相对稳定,存在小幅下滑可能。9月份有中秋等节日因素,预计消费能支撑猪价相对稳定,节后猪价存在小幅下滑可能。预计养殖公司9月份生猪业务依旧能够实现较好盈利。
-
发布时间:2018-09-077月,CPI涨幅升至2.1%,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成为抬升CPI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已经触底反弹,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上涨。那么,猪周期在下半年是否会再次来临?影响猪肉价格变化的先行指标有哪些最新动向和趋势? 传统猪周期存栏量与猪价高度相关 在分析下半年猪肉价格趋势之前,有必要讨论在中国经济语境下,猪周期的由来。 我国猪肉价格波动有大周期和季节性小周期之分。在大周期影响下,生猪养殖户根据猪肉价格信号和未来预期决定存栏量,大量散户养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羊群效应&dquo;,加上养殖决策到出栏存在一定时滞,猪价和存栏量始终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相关关系,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猪周期&dquo;。 在此,以2008~2014年猪肉价格与生猪存栏量为例: 2008年后,猪价经历了两年左右的下跌,养殖户去产能导致生猪存栏量于2010年5月处于历史低位,猪价在2010年7月开始企稳回升。 在猪价上涨趋势得到确认后,养殖户开始扩大产能,生猪存栏量开始攀升,尽管2010年四季度出现了震荡回落,但2011年一季度再度掉头向上,而生猪存栏量滞后于猪价两个月左右,于2011年11月达到历史峰值。 此后的2012~2014年,猪价和生猪存栏量经历了三轮猪价上涨、存栏量下跌的周期,虽然波动存在一定的时滞,但二者的高度相关是显而易见的。 猪周期观测指标失灵好几年及其原因 然而,2014年之后,猪肉价格和生猪存栏的波动却出现了异常:生猪存栏量屡创新低,猪价掉头向下,持续走低,直到今年4月份以后才触底反弹。 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过去几年传统猪周期观测指标的失灵呢? 主要原因可能是生猪养殖效率的大幅提升。过去几年,生猪养殖行业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养猪行业强力治理环境污染背景下,规模化养殖大范围推广,加上农民工收入不断增长,年出栏量在50头以下的散户养殖一直在减少。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目标,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量占比已从2010年38%上升到2014年42%,2020年将加速上升到52%。规模化养殖比重上升,必然会显著提高母猪产能和生猪出栏速度,2011~2017年,每头母猪年均出栏生猪数从2011年的13.4头增加到2017年的20.1头,提高幅度高达50%。 新的猪周期启动的五大关键因素 在传统猪周期预测指标——生猪存栏量失灵的背景下,需要寻找新的指标,来观测猪肉价格变化的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 第一,猪肉产量是影响猪肉价格的直接因素。我国猪肉需求指数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从未发生激烈波动。因此,影响猪肉价格的主导因素也就转变成为供给端即猪肉产量,即猪肉价格与猪肉的产量呈现显著的反向关系,供给下降而猪肉价格上涨趋势十分明显。今年二季度,猪肉产量开始掉头向下,成为5月份猪肉价格开始触底反弹的关键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反映猪肉供给方面的变量,不仅仅有猪肉产量,还有生猪出栏量等指标。二季度生猪出栏量的同比增速同样出现了回落,增速仅为1.2%,这也可以作为驱动猪肉价格回升的原因之一。 第二,养猪成本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关键指标。长期以来,猪粮比(指猪价与饲料价格之比)是影响猪肉价格的一项关键指标,二者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简单来讲,无论养殖效率如何提高,每头生猪甚至每斤猪肉所需的养猪饲料或热量摄入基本都是稳定的,猪粮比也就成为观察猪肉价格变化最为直接的先行指标之一。今年5月初至8月10日,全国22个省市的猪粮比已快速上升到6.79倍,生猪饲料价格也从前期低点2.3元/公斤上升到2.51元/公斤,也正是在此期间,猪肉价格从15.86元/公斤快速上升到19.48元/公斤。 第三,养猪利润直接影响养殖户的补栏和出栏行为。在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指标失灵情况下,养殖行业利润则始终与猪肉价格高度相关,二者相互关联如下:养殖利润一方面会影响养殖户的补栏节奏,进而影响未来的生猪存栏量;另一方面,养殖户会根据当前的养殖利润调节生猪的出栏周期,进而影响生猪出栏量,并对猪肉价格产生影响。从数据上看,生猪养殖利润在5月18日达到历史低点-326.32元/头,至8月10日已攀升至147.32元/头,这或许说明新的猪周期可能正在启动,后期猪肉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第四,养殖效率不能无上限地提升。尽管过去几年传统猪周期——生猪存栏和猪肉价格相关性出现失灵,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仍将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关键因素,因为规模化养殖带来养殖效率提升,并不能无限缩短生猪的出栏时间,过去五年内养殖效率已提高了50%,预计未来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将收窄。 第五,中美贸易战将影响进口猪肉价格。虽然我国猪肉市场以自给自足为主,但中美贸易战将可能导致来自美国的猪肉进口量下滑和猪肉进口价格的整体攀升,这是因为美国猪肉在中国猪肉进口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主要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为美国(21%)、德国(19%)、西班牙(13%)、丹麦(12%)、加拿大(10%)、荷兰(7%)。2017年我国进口猪肉22.2亿美元中,自美国进口2.86亿美元,占比仍高达12.8%。因此,中美贸易战也可能成为猪肉价格上涨的一个助推因素。 综合来看,虽然传统猪周期——生猪存栏与猪肉价格的相关性明显弱化,但是猪肉产量、养猪成本、养猪利润和进口猪肉价格等因素,加上养殖效率提升将面临天花板效应,这些都可能成为新的猪周期重启的主要动力。决策部门应未雨绸缪,以免新的猪周期到来抬升整体通胀水平,进而给宏观调控带来新的挑战。
推荐博文
- 4 比利时非洲猪瘟病例增至70... 1030
- 5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防止保加... 941
- 6 现代养猪场液态饲喂逐渐普遍... 1072
- 7 关于非洲猪瘟疫病疫苗,来听... 898
- 8 1-8月我国进口美豆778... 952
- 9 非洲猪瘟与走私猪肉 冲击进... 909
- 10 “禁养”政策逐步加强 畜禽... 884
- 11 农业农村部:暂停使用以猪血... 902
- 12 看上市猪企销售简报:8月生... 940
- 13 新的猪周期可能启动的五大因... 915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